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_天堂8在线官网_国产丝袜精品丝袜久久_最近中文免费国语在线观看_在线观看黄网站

高層住宅不好賣

田國寶2025-03-14 20:31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房地產市場變化之快,讓一家千億級房企北京區域的營銷負責人梁薇有點措手不及。2024年下半年,她所在的公司在北京的一個新項目開盤,本想采取速戰速決策略,但賣了半年,去化率僅兩成多。

梁薇介紹,拿地之后,客研部門對周邊市場需求做了深入調研。根據調研結果,他們將產品客群定位在首次置業高智群體及剛改家庭,產品以高層為主,輔以小高層滿足差異化需求,將三居室作為主力戶型。

項目開盤賣得不錯,但2025年以來,高層住宅逐漸賣不動了,為數不多的小高層成為去化主力軍。梁薇說,項目開發前調研結果沒問題,但與市場表現出現偏差,可能是市場偏好發生了變化。

高層住宅指10層以上(高度大于27米)住宅,具有現代化設計和視野開闊等特點;小高層通常指7層至11層住宅(18米至27米),居住舒適度較高;洋房主要為4層至6層(低于18米)住宅,具有低密度、高品質和私密性強等特點。

梁薇在與同行交流時發現,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高層住宅普遍去化較難,甚至一些大平層豪宅項目也不例外,購房者越來越傾向小高層和洋房。

二手房市場也在經歷類似的變化,一位北京的中介人士表示,兩居和三居的高層住宅原本成交和價格都較為堅挺,但目前不如“老破小”受歡迎。

一家國有房企的區域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他們公司旗下項目也出現高層住宅滯銷的情況。他認為原因復雜,既有市場供需結構變化的因素,也是購房者偏好變化的結果。

風向變了

梁薇所在公司開發的項目有10棟高層和7棟小高層,共有900多套房源。梁薇說,該項目是他們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推出的新產品,拓客階段即受到了市場大量關注,這也增強了銷售團隊的信心。

項目首次開盤推出百套房源,彼時正值一線城市樓市成交好轉,幾乎被一搶而空。按照項目方估算,如果市場趨勢不出現意外轉折,項目九個月可以清盤,樂觀情況下,年底可完成80%去化。

進入順銷階段,項目銷售勢頭不如開盤,但也保持一定量成交。大約兩個月后,梁薇發現有些不對勁,雖然看房的人很多,但成交節奏很慢。到2024年底,去化率不足兩成。

梁薇說,2025年春節假期至2月底,銷售套數為個位數,加上節前銷售業績,一共賣了200多套。而且,開盤時,為了拉近與周邊市場的距離,銷售價格比備案價下調了約10%。

該項目高層和小高層房源比例大約為6:4,已經銷售的200多套房源,小高層占比超過六成,2025年新成交的房源均為小高層。梁薇說,從目前的銷售結果看,項目定位與當前市場需求出現較大偏差。

定位出現偏差的不止梁薇負責銷售的項目。上述國有房企區域負責人說,他們公司開發的項目,目前二期在售,共有11棟樓,總房源超過700套。其中高層6棟,房源占比六成;小高層5棟,房源占比四成左右。

項目二期開盤至今已經超過6個月,目前去化率約為25%。已售出的房源中,小高層房源占比超過三分之二,高層住宅占比不足三分之一。

該國有房企區域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他負責的項目一期于2023年底開盤,以小高層為主,高層房源相對較少,目前接近清盤。一期項目銷售時,高層住宅較受歡迎,小高層去化相對緩慢。

鑒于項目一期的銷售情況,二期在產品設計時增加了高層房源數量,降低了小高層房源比重。但這次,高層住宅不好賣,小高層反而好賣了。這一變化超出上述國企人士的預料。

北京朝陽區某項目也有類似的困惑。一位渠道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這個項目共分為三期,一二期是20層以上的高層住宅,以兩居和三居為主;三期總層高18層,主打四居室。總房源接近2000套。

一期在疫情期間開盤,目前已接近清盤狀態,僅剩下少量尾房和清退房源在售;二期項目開盤至今已超過20個月,去化率約為六成;三期項目于2024年10月開盤,共賣出20套左右,去化率不到一成。

上述渠道負責人說,2024年四季度為近年來北京樓市成交最好的季度,不少項目利用這一機會加緊去化,新房整體成交情況不錯,但高層住宅普遍滯銷,“北京高層住宅項目不多,以后會更少,本來是稀缺產品,沒想到這么不好賣”。

成因復雜

高層住宅滯銷情況并非突然出現,2024年下半年就開始出現跡象。彼時多數新建商品房項目去化較差,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這一需求偏好的變化。

2024年9月底,隨著降首付、降按揭利率、放松限購等一系列房地產政策出臺,全國主要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跡象,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大幅增加。樓市成交恢復也讓房價止跌回穩。

隨著市場企穩,高層住宅項目的滯銷情況開始引起房企的關注。一位央企西南區域的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高層住宅滯銷的情況在全國主要城市普遍存在,這一情況在2025年逐步成為行業共識。

對高層住宅滯銷的原因,多位房地產從業者認為成因較為復雜,但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市場供需變化。以剛需為主的市場逐步過渡到改善需求為主,如北京樓市的改善型需求占比超過八成。即多數購房者為“賣一買一”或“賣多買一”,首次置業需求占比相對較小。

2024年二季度以來,以“老破小”為主的二手房價格出現大幅調整,部分區域或小區的價格跌幅超過三成,導致二手房與新房的價格差距進一步拉大,部分改善需求賣掉老房子很難換到新房。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新房市場仍以改善需求為主,但改善門檻提高了,樓市需求進一步向高端集中。2024年成都等城市千萬級豪宅成交量大幅上升,亦是這一市場結構性變化的案例之一。

“高層住宅的客戶主要是剛改需求,現在這部分需求少了。”梁薇說,這是導致高層住宅滯銷的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以來,新房市場以小高層和洋房為主,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小高層銷售折扣較大,吸走了部分高層住宅的需求。

在她看來,買房一般是就上不就下,即購買高層的客戶容易成為洋房或小高層的客戶,但洋房和小高層的客戶基本不會購買高層住宅。而且,小高層和洋房的折后價與高層住宅價格距離進一步縮短,同樣價位,購房者更愿意購買小高層。

第二,購房者喜好變化。近年來,房地產市場供需關系發生根本變化,從以投資需求為主轉為以居住屬性為主,購房者的偏好向低密度、高品質住宅轉移。在這種情況下,高層住宅逐步被冷落。

高層住宅雖然視野較為開闊,但也存在密度高、供水供暖不足、電梯故障、消防救援難度大等一系列弊端,尤其對老人和兒童并不友好。而且高層住宅的維護難度大,維護成本也較高。

上述央企西南區域負責人說,住宅高度達到一定限度后,必須配備兩部電梯,消防通道要求也較高,所以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普遍較大,得房率一般低于80%。性價比遠低于小高層和洋房。

上述國企區域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不同時代的人對居住的要求不同。1990年代,筒子樓也曾是市場主流產品,但現在已經沒有人喜歡住筒子樓了;沒有電梯的“老破小”和高層住宅也是特定時代的產品。

高層住宅怎么辦

上述國企區域負責人說,中國傳統民居以平房院子為主,多層和高層住宅在近代才開始出現,高層住宅大規模出現是在2000年之后。在房地產高周轉年代,高層住宅一度是各大城市的主流產品,一直到2020年。

高層住宅不僅在市場需求層面逐步遇冷,多數城市也開始對建筑“限高”,從政策層面不再鼓勵興建地標建筑和高層住宅。

2021年,住建部等15部門發布《關于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意見》,要求縣城新建住宅應以6層為主,6層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積占比不低于70%,住宅建筑最高不超過18層(約54米)。

這一政策出臺的背景是,一方面大多數縣城消防云梯高度僅50米,難以覆蓋更高層救援需求;另一方面,部分縣城高層住宅爛尾或空置問題突出,且縣城人口與土地資源適配度不需要通過高層節約用地。

2024年11月,江蘇省住建廳出臺《關于加強高層建筑規劃建設管控的意見》要求,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100萬至300萬人口城市的建筑高度限定在150米以內。

此外,天津、長沙、武漢、成都、深圳和廣州等城市也開始限制建筑物的高度。深圳世茂深港國際中心從668米降高至600米;長沙“世界第一高樓”、武漢綠地中心等項目被叫停或降高。

從政策導向到市場結構變化,再到購房者需求變化,高層住宅正在逐漸淡出主流房地產市場。梁薇介紹,近年全國主要城市新成交的地塊,高層住宅越來越少,多數是小高層和洋房,高層住宅滯銷會進一步加快存量高層住宅的出清步伐。

梁薇說,高層住宅的住戶普遍較多,有的高層小區一棟樓有幾百戶。由于居住的人多,在一些諸如小區改造或修繕等公共領域很難達成一致意見,通過改造修繕提升價值的空間相對較小。

在梁薇看來,未來主流建筑為小高層和洋房,高層住宅通過拆遷再開發的商業價值相對較小,一定程度限制了高層住宅的市場價值,但由于商業慣性思維,多數開發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高層住宅滯銷“敲醒了”很多人。

(應受訪者要求,梁薇為化名)

不動產開發報道部主任兼高級記者
主要關注房地產、產業園區、雙創及物業等領域。擅長深度報道和調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