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鄭淯心 2024年,全國多地發生校園食品安全事件,校園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洪明基帶來了一份建設高質量、高效率、市場化的校園餐飲服務及供應鏈體系的提案。
洪明基說,校園餐飲服務及供應鏈應加強事前準入管理,引入社會餐飲單位參與校園餐供給,以產生“鯰魚效應”,激發行業高質量競爭。
對話:
經濟觀察報:為何會關注校園食品安全問題?
洪明基:2024年,全國開展了“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各地市場監管和教育主管部門公布了數十起校園食品安全整治違法典型案例。一方面,專項行動有效遏制了校園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勢頭;另一方面,這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校園食品安全的更多關注。
經濟觀察報:通過調研發現了哪些問題?
洪明基:我們通過相關協會的調研及對違法典型案例的分析,發現存在三方面主要問題:一是餐飲服務商和食材供應商資質標準不統一,導致準入后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二是各地學生餐餐費標準制定不科學,長期存在低價低質采購食材的現象;三是學生餐因口味單一導致食物浪費,亟待引進社會餐飲品牌豐富供給。
經濟觀察報:如何監管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以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洪明基:我建議加強事前準入管理,建立以高質量競爭為導向的招標機制。教育主管部門可借鑒團體標準《校園餐飲服務管理企業服務能力評價指引(T/CCFAGS 043-2023)》和《校園食材供應鏈服務企業服務能力評價指引(T/CCFAGS 044-2023)》的內容,要求投標單位提供第三方實證的資質證明文件作為信譽標書參與競標。
經濟觀察報:在校園餐供給方面,有哪些方式可以保證高質量供給?
洪明基:一是科學合理制定學生餐最低標準。各地方政府應結合學生餐營養搭配標準及物價、人工等水平,發布本地校園餐的最低標準。各學校在此標準基礎上,經三分之二以上家長同意后制定年度餐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補貼進一步提高學生餐標準,從而帶動本地區高質量供應鏈建設。
二是制定校園餐飲食材供應鏈標準和服務商目錄。建議由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教育主管部門統一制定校園食材采購供應鏈標準,對符合標準的生產企業、批發零售企業、綜合食材供應商、電子商務平臺等納入《校園餐飲食材服務商公共采購目錄》,引導集體用餐單位按目錄招標采購。
三是開放社會餐飲單位加入校園餐供給。大型連鎖餐飲、便利店、超市等企業的中央廚房和供應鏈系統具有高質量、高效率的供應能力。學校引入社會品牌餐飲企業,既能滿足學生的喜好,減少學生餐浪費,更能產生“鯰魚效應”,激發行業高質量競爭。
經濟觀察報:如何提高校園餐飲服務管理效率?
洪明基:我建議學生餐經費采取銀行信用賬戶管理的方式,服務商按合同約定、付款憑證等按時收付款。據企業反映,各學校向服務商付款的賬期、要求、憑證等不同,增加了服務商賬款管理難度和資金壓力。
此外,食品合格證明文件應統一轉換為電子票證,實現無紙化高效流轉、查驗和存儲。以某企業為例,平均每日需向200余家學校打印超過4000張紙質合格證明文件,每月投入成本近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