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宋馥李/文 一場比賽,能給鄂爾多斯帶來多大的知名度?
第二屆“鄂爾多斯杯”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頒獎大會的酒店大廳,叫做凡爾賽廳。桐創資本創始人、和靈資本聯席總裁湯明磊打趣道:就今年的經濟環境,鄂爾多斯能拿出1000多萬的大賽獎金,真的能夠體現了鄂爾多斯支持創新創業的誠意,這很“凡爾賽”。
可以肯定的是,9月的鄂爾多斯,給中國創投圈投下了不小的漣漪。
9月23日,總決賽落下帷幕,歷經3個月的激烈角逐,36個科技創業項目進入總決賽。最終決出了全球引智組特等獎、一二三等獎和優勝獎24名,鄂爾多斯科創組一二三等獎12名,這些獲獎項目的團隊,將分別獲得單項最高100萬元、總金額1130萬元的獎金。
作為此次大賽決賽評委,湯明磊用四個“高”,對賽事做了個總結:第一個是高學歷,36個參賽項目含博量、含科量特別高;第二個是高質量,每個項目技術硬、利潤高、營收大、客戶廣;第三個是高匹配,現代新型煤化工、AI智慧等行業項目基本上占到了整體參賽項目的80%,非常適合落地;第四是高福利,本次創新創業大賽1000多萬的獎金,獎勵力度、政策力度、兌現力度都很大。
比賽很激烈,獎金很誘人
創新創業大賽已經是第二屆,由鄂爾多斯市政府主辦,比賽在全國乃至全球廣發英雄帖,招攬各地科技創新型企業報名參賽,圍繞其“四個世界級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角逐誰才是前瞻性、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
大賽目標非常明確,參賽項目須聚焦鄂爾多斯市的4大主導產業:能源產業、現代煤化工產業、新能源產業、羊絨產業。作為享譽世界的煤城,“羊煤土氣”是其一貫的標簽,鄂爾多斯希望抓住新能源發展契機,壯大“風光氫儲車”等現代產業。
2022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鄂爾多斯市以荒漠化防治和綠色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這為鄂爾多斯的城市轉型,也做了明確定位。因此,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就是要為這樣的城市定位賦能和增色。
大賽也首次與中關村深度合作,北京中關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關村科服”)是中關村發展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在集成科技服務資源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除了鄂爾多斯之外,大賽將賽場設在了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和沈陽5個城市,組委會分別組織了多場宣介會,走進高新區、科技園區,并動員了一批協會組織、聯盟等機構參與,鄂爾多斯相關部門的官員也一同到會講解。
最終,大賽共收到537個項目報名,共有511個國內外項目(其中國內486項,國外25項)進入初賽,項目來自英國、比利時等9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全國64個城市。
通過賽區設定和項目宣傳,主辦方基本把國內的相關創新項目“篩了一遍”。例如深圳設立選拔賽區,意義就是擴大影響力,深圳的產業定位和鄂爾多斯差異很大,決定在深圳設立選拔賽區,就是看中了深圳的創新創業氛圍濃厚。
500多個報名項目里,涵蓋了當下熱門的新技術和新業態,都非常契合鄂爾多斯的產業發展。通過專家評審,這些項目一路過關斬將,脫穎而出。
大賽的評委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高校教授,一方面是投資機構。例如很多參賽項目涉及到新材料,就邀請了西安交通大學新材料領域的權威專家。這樣,專家從技術的前瞻性和可行性角度做出評價,創投機構從商業模式和市場前景上給出意見,就構成了一個參賽項目的綜合評分。
一個突出的特征是,創投機構的參與熱情很高,因為很多項目經過專家評定后,創投機構就可以洽談合作了,復賽和決賽的現場,往往演變為了融資洽談現場。
在中關村科服副總經理劉強看來,雖然這次大賽的獎金很誘人,但真正好的項目,并非是沖著獎金來的,他們更看重鄂爾多斯的應用場景和市場前景。
比賽過程很激烈。不同賽區的參賽團隊也密切關注著同一賽道上的其他參賽項目,留意賽友在技術和市場開拓上有什么“獨門秘笈”。在8月份復賽時,上海賽區的參賽團隊剛剛結束比賽,也連夜趕到西安,觀摩西安賽區的比賽。
最終,江蘇科環新材料有限公司獲得全球引智組特等獎,榮膺了令人艷羨的100萬大獎。樽勢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珀(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諦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獲得全球引智組一等獎,內蒙古蒙發國富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獲得鄂爾多斯科創初創組一等獎,內蒙古京潤礦安科技有限公司獲得鄂爾多斯科創成長組一等獎。
為招商,更為轉型
舉辦大賽顯然不是鄂爾多斯的唯一目標。激烈的賽況之外,是一次謀求城市轉型的探索:以能源驅動和資源驅動發展的鄂爾多斯,轉向為要素驅動和創新驅動,推進城市發展方式轉型。
鄂爾多斯市市長杜匯良在頒獎大會上說,本屆大賽“含金量”進一步提升,“朋友圈”進一步拓展,“轉化度”進一步增強,“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近3年,鄂爾多斯的GDP從3500億增長到了2023年的5850億,增長了66%。這個增量中,創新驅動已經逐漸顯現,出現了一些新的業態,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共同研究,不斷創新。
杜匯良勉勵鄂爾多斯的各部門,要繼續做好跟蹤服務,全過程全方面服務保障這些項目。同時也希望各大企業、機構、團隊加入鄂爾多斯,同鄂爾多斯雙向奔赴、共贏未來。
市長的講話當然不止是邀約。根據大賽的規程,此次入圍決賽的參賽項目,將全部在鄂爾多斯注冊落地,獲得鄂爾多斯32個市直部門的服務和30余家投資機構投融資服務。
在第二屆“鄂爾多斯杯”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頒獎大會,很多項目與投資機構現場簽約
實際上,在比賽過程中,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參賽項目已經吸引了知名投資機構青睞,有4個項目在頒獎大會現場簽約?!逗诮鹬械闹腔鄣V藏——AI賦能地下礦山無人駕駛項目》《連續碳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激光3D打印裝備項目》《高分子碳納米復合防護新材料應用項目》和《新型環保保水、防水新材料項目》與投資機構簽約金額1.51億元。
所以,這次大賽可以視作是一次精心籌劃的精準招商,也是一次多方共贏的創新合作。
對鄂爾多斯來說,比賽是個遴選項目的過程,相對于“走出去”招商引資,通過大賽把優秀的創新型項目吸引到了鄂爾多斯;對于參賽團隊而言,則直觀地感受了鄂爾多斯的“暖城之暖”,了解鄂爾多斯的招商政策和人才政策,也獲得創投機構的關注;對于創投機構來說,這也是一次挖掘投資項目的好機會。
這次大賽,本身也在東西部協作的京蒙協作的框架內,2023年,鄂爾多斯市黨政班子多次帶隊去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以及中關村發展集團調研走訪,核心目的就是為鄂爾多斯引入更多的科技創新資源和優秀人才。
來吧
隨著大賽的進行,一些項目的落地也超乎想象。
鄂爾多斯科技局副局長卜建斌很看好西安賽區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從事防水保水粉體新材料的研發制造,可以應用到荒漠化治理中。7月份在西安開大賽推介會時,項目團隊了解到了鄂爾多斯對該技術的迫切需求和廣闊市場,8月下旬,這家公司就來到鄂爾多斯考察,很快就商定了試驗性項目方案;等到9月份決賽來到時,他們的實驗項目的小草已經長出來了。
大賽是一次很好的供需對接平臺,這家公司之前也很想開拓鄂爾多斯市場,但并不了解這里的政策,也沒有渠道進行對接,這樣一次性地做好了對接,落地就非常直接和高效。卜建斌幫忙聯系了試驗場地,那家公司立即組織實施,現在已經開始洽商訂單了。
在大賽舉辦過程中,雖然一些項目沒進決賽,但通過大賽平臺,雙方獲得了很好的溝通,后續仍然可以在鄂爾多斯落地轉化。
頒獎大會結束后,剛剛比拼過的各個參賽團隊,終于松弛了下來。卜建斌熱情地繼續地給大家送定心丸:“來吧,來鄂爾多斯有發展,這里一定會成為大家實現創業夢想、成就人生價值的舞臺。”
其實,鄂爾多斯的創新創業大賽,已經連續辦了好幾年了,前幾年的雙創大賽主要集中在本市范圍內,從2023年開始,鄂爾多斯市決定走出去辦賽,擴大影響力。
鄂爾多斯市市長杜匯良是大賽的主推者。杜匯良畢業于清華大學,是機械工程專業博士,他曾在共青團中央工作,主抓過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對大賽的舉辦和所達到的效果頗有心得,在舉辦過程中,他多次聽取專門匯報,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杜匯良為大賽框定了幾個目標:一個是賦能“四個世界級產業”,一個是無中生有培育一些新的產業、引進一批人才,另外就是大力宣傳鄂爾多斯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生態。
由此,從2023年開始,創新創業大賽走出鄂爾多斯辦賽,吸引了全國400多個項目參賽,并最終有13個項目落地,這給了舉辦方以極大的信心。因此,2024年的第二屆比賽,經過黨政班子決策,正式成為全市力推的一項賽事。
主辦方認為,大賽引進了創投機構參與,即便一些項目沒有獲獎,但是通過“鄂爾多斯杯”這個平臺對接了創投機構,也是一件好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都深入了解了鄂爾多斯,知道鄂爾多斯愿意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服務,就會成為鄂爾多斯的重要科創資源。
卜建斌說,鄂爾多斯科技局作為此次大賽的直接參與者,投入了不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辦賽,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好項目快速成長起來,為鄂爾多斯的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加油。
至于人才引進,那然是一定的。這次入圍決賽的參賽團隊,確實“含博量”非常高,多數項目都由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知名的高校教授領銜。大賽讓這些教授了解了鄂爾多斯,也為鄂爾多斯引才引智拓展了渠道。
城市轉型要為創新驅動,必須依靠科技人才。鄂爾多斯作為新興的工業城市,科教資源相對薄弱,為了補短板,近些年的鄂爾多斯頻頻出招,大力度招引人才,提出了“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建設目標。
大賽結束后的9月25日,鄂爾多斯舉辦了一場新聞發布會,發布“科技新政30條”2.0版,實行比肩一流的高端科技創新、人才招引政策。
試舉兩例:對頂尖人才領銜實施的重大項目,在支持方式上實行“政策漫游”,在其他城市能夠享受到的政策,鄂爾多斯同樣給予且在支持力度上還可以“再加一點”;全職引進的一流高校本科生、碩博研究生,可享受5萬元—40萬元安家補貼,業績突出的補貼額度可達80萬元。
如今,鄂爾多斯已經有11家新型研發機構。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鄂爾多斯研究院,吸引了100多位研究人員入駐;和北京大學合作的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吸引了80多位研究人員入駐;而和中國礦業大學合作的內蒙古研究院,更是吸引了大批教授和學生前來,在這里開展教學和科研,因為這里有很好的應用場景,有非常好的實驗條件。
而鄂爾多斯也真金白銀地持續投入,支持這些研究機構購買儀器設備、設立中試場地,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轉化放到鄂爾多斯。
這次決賽的比賽地——鄂爾多斯人才科創中心,是一個集研發實驗、人才服務、科技創新、企業孵化為一體的超級綜合體,這個位于烏蘭木倫湖南岸、紅海子濕地公園北側的大廈,給參賽人員留下深刻印象。
在大廈上俯瞰紅海子濕地公園,可見一大片秀美如鏡子的湖面。這是在經歷了嚴重干涸過后,經過鄂爾多斯幾代人不斷地修復保護、補充水源,水域面積逐年加大、水體質量逐漸好轉,成為城市中水、礦區疏干水綜合利用的典范。
而鄂爾多斯努力用科技創新讓城市“破圈”,也是在為城市轉型注入一泓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