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每至歲末,《經濟觀察報》都會出版一期特刊,回顧過去一年中國商業社會最值得銘記的變化,以期為您梳理未來生長可能的脈絡。 2024年,世界變局演進,大國博弈加劇,秩序重塑之下,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在極致考驗中不斷增強。出海,作為一種嘗試創造增量價值的經濟動作,是這一年中國經濟極為醒目的趨勢。 與前幾輪不同的是,今日之出海,不再是中國企業簡單地將生意從本國溢出到別國,它是一種全新經營思維的結果——在全球視野中配置資源,于中國之外的市場謀篇布局。這讓我們隱約感受到中國企業由內而外的氣質性變遷,也折射出中國經濟的深層次蛻變。
這些中國企業如何踏上陌生的土地,開始一段商業冒險旅程?他們怎樣從無到有,在復雜的地緣政治,各異的法律和文化背景中立足?他們如何打造品牌認知、建立穩定的供應鏈,贏得合作伙伴、當地員工和消費者的信賴?特別是,這一輪中國企業出海正趕上全球化寒潮襲來,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在這樣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如何認知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又如何重新為自己定位?
我們決定去探尋、記錄和展示這樣一段正在發生的歷史。我們將本年度的特刊定名為《一封家書——中國企業出海的個體記憶和家國思緒》,這些文章發自東南亞、日本、歐洲、美國、非洲或者拉美國家,作者是常年工作在這些地方的商業“弄潮兒”。在遙遠的異國他鄉,他們以書信的方式,忠實地記錄了他們和他們的企業正在親歷的點點滴滴和他們的心路歷程。
在這些信中,我們或能鳥瞰一幅氣勢磅礴的全球經濟全景,或能觀測一間公司遠度重洋創造價值的商業奇跡,又或能感知生動個體置身他鄉商海中的命運沉浮。不過我們始終相信,當歲月流逝,喧囂遠去,或許那些有意無意深入歷史現場的每個人,他們的記憶才彌足珍貴,更有可能讓我們窺見生動鮮活的歷史。這是個人史,也是企業史,更是中國商業史的一部分。
現在,讓我們一起打開信箋。
致即將“出海征戰”的小伙伴們:
大家好!
自8月份的迎新大會后,一轉眼3個月就過去了,欣聞大家都已成功融入部門高效率的工作節奏中,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在上次的迎新大會上,大家的提問都是圍繞著海外工作與國內工作有哪些不同、如何迅速融入當地社會等問題展開??粗銈兡樕铣錆M著對未來的憧憬,仿佛看到當年剛剛踏足海外工作的我。作為一名在中興通訊海外營銷綜合方案部已工作17年的“出海人”,我想向大家講述這些年來我在海外工作的一些點點滴滴,希望你們能夠從中找到答案。
當提筆寫下這些年跟隨中國企業出海征戰的故事時,記憶像電影般在腦海中一幕幕閃過。那些充滿挑戰與希望的瞬間、奔波于不同國家的經歷、文化碰撞中的成長,交織成了我職業生涯的主旋律。
還記得大學時,同學曾“算過一卦”,說我的手相顯示“沒有出國的命”。但命運總愛出其不意。自2008年加入中興通訊以來,我的足跡已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從尼泊爾5363米珠峰大本營的通信站,到應對日本運營商的嚴苛標準;從探索歐洲的文化差異,到駐足墨西哥欣賞街頭壁畫……這些年,我在海外不斷奔跑,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溫馨的家庭,養育著活潑的孩子們,也繼續過著有點忙碌,又有點刺激的海外生活。
如今,我擔任中興通訊海外營銷綜合方案副部長、海外營銷品牌部長已有四個年頭。
2024年是極具特色的一年。這一年街頭巷尾都在談AI;這一年中國更加鉚足了勁兒加大數字化和智能化;這一年全球呈現多極化趨勢;這一年我們發現經濟不再強勢上漲,讓許多人不得不面對新形勢的選擇;這一年中國企業出海的數量又上升了……
盡管國際局勢復雜多變,中興通訊在這一年里依然保持強勁的海外市場表現。
作為見證者和參與者,我為中國企業在全球舞臺的卓越表現感到由衷的自豪。
啟航:帶著夢想與未知出發
2008年那個陽光灑滿港口的春天,我初入中興通訊,仿佛登上一艘駛向全球通信海洋的巨輪。彼時,中興通訊經過14年的海外打磨,業務已覆蓋全球,海外業績甚至一度超越國內。那是通信行業的3G(第三代移動通信)黃金窗口期,公司架構為適應海外發展的需要,會適時做出調整優化。我從最普通的技術崗位起步,帶著當時并不算太流利的英語,在南亞糧倉尼泊爾開啟了自己的海外征程。
對我來說,初入海外職場的興奮感至今仍記憶猶新:不同的膚色、語言、地貌、文化帶來了無盡的新鮮感,而相同的真誠與技術創新則成為跨越差異的橋梁。但我很快意識到,興奮只是短暫的,真正的成長來自不斷挑戰自我。每到一個新的國家,我都發現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必須逼著自己學習,追趕技術的迭代。從3G到4G,再到5G、5G-A,以及全光網、AI智算、綠色能源……在這十幾年的積累中,我從一個通信行業的技術員成長為綜合型的“通才”。
這一路走來,我深刻體會到:世界是動態變化的,所有的產品、技術、甚至職業生命都有生命周期。只有抓住時代機遇,敢于挑戰、敢于試錯、敢于下水,才能走得更遠。
挑戰:品牌認知與市場的碰撞
在中國,中興通訊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品牌,很多人羨慕我在一家高科技企業工作。但在海外,故事并不一樣。十幾年前,在我初入職場時,很多客戶一提到中國品牌,第一反應是“低價”或“替代品”。要打破這種刻板印象,我們必須付出十倍的努力。
2017年,我負責一個南亞國家的城市數字化項目。項目初期,客戶對中興的能力持懷疑態度,認為我們可能無法提供端到端的產品與服務。為了打消客戶的疑慮,我們邀請他到中國參觀中興的研發中心、生產線,以及真實運作的數字化樣板項目。結果,客戶不僅被中國的發展速度震撼,也對中興的技術能力刮目相看。這種從不信任到信任的轉變背后,是我們長期以來在技術積累和品牌建設上的努力。
近年來,中國品牌正在經歷從“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a”的轉型。在國際通信展上,當我向客戶介紹中興的5G產品及應用時,越來越多的客戶用“創新”“可靠”來形容我們。
這樣的改變不是偶然。中國企業在多個領域有著持續技術突破和長期積累,從通信到新能源汽車、從光伏到人工智能,中國企業已在全球多個行業占據領先地位,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技術研發能力、制造力與品牌力的全面提升。
中興通訊的國際化進程,其核心是技術創新與品牌價值的雙輪驅動。從4G到5G,我們始終走在技術前沿,持續推動通信行業的革新。與此同時,品牌的國際化也成為中興通訊在全球市場上站穩腳跟的關鍵。近年來,我們在多個國家深耕本地化運營,推動技術與文化的雙向融合。
突破:融入當地,創新發展
從1994年中興“3人小組”帶隊走出國門,到如今業務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興通訊的海外拓展成績離不開其扎實的本地化戰略。通過深度本地化策略,才得以逐步突破困境,實現發展。
我們在海外建了很多研發、創新中心、實驗室,包括日本、意大利、德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
在東南亞,與泰國運營商AIS一起建設創新中心的時候,我們給創新中心起名為“A-Z Center”:A是“AIS”及“Asia”的首字母,Z代表“ZTE中興”,寓意著兩家企業握手合作,也定位于亞洲戰略;從A到Z,也意味著從頭到尾的全流程服務支持。時至今日,這個創新中心還在持續助力客戶推動新技術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地在本地應用。
在馬來西亞,我們與本地大學合作多年,把中興設備和工程師都帶到當地電信高校,教他們通信技術原理,教他們實戰操作,學生們的反饋往往帶來我們意想不到的靈感,而這種互動也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本地化定制。
此外,在許多項目研發階段,我們直接把研發團隊拉到客戶所在地,與客戶一同研討與開發。這種深度合作不僅提升了產品的實用性,也進一步加強了客戶對中興的信任。
這些本地化舉措不僅提升了客戶對中興品牌的好感度,也讓我們真正融入了當地社會。
蛻變:數智化浪潮的全球擴展,從幕后走到臺前
數智化浪潮不可避免地席卷而至。
5G建網的5年中(從2019到2024年),很多人仍在發問:5G建好了到底能做什么?它給我們生活帶來什么改變?5G的意義,遠不止是更快的網速,而是像高速公路一樣,為信息化產業鋪設了基礎。就像要致富先修路,5G是高速信息化之路,而各種行業中的應用就像是跑在上面的車。跑在這條路上的,不僅是通信企業,更是各行各業的數智化應用。
5G建設的這幾年我們可沒少忙活,建成了國內首個五星5G工廠——中興通訊南京智能濱江5G工廠,創新實現了24大類、120余種場景下的5G工業生產融合應用。凡是海外客戶到中國想考察下5G智慧應用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我們還有其他10多個不同垂直行業的合作……
然而5G不是獨立存在的,網絡+數字+智能+低碳,四者相互融合才能催生真正的產業革新。
基于通信管道之上,更超越其上的數智化,是我們現階段的發展戰略。數字基礎、數字平臺、數字應用、數字生態,既能幫助更多的企業實現真正數智化,也能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出海。例如,我們與廣汽埃安全面合作,幫助他們建設首個海外生產基地。2024年1月廣汽埃安泰國工廠項目在泰國羅勇府羅勇工業園正式開工。
在泰國,我們協助建設了東南亞最大的5G網絡,并推動5G應用落地;在印尼,我們幫助落地了5G智慧礦山;在馬來西亞,我們推動邊遠區域的網絡覆蓋,讓村里的孩子也能在線上課;在孟加拉,我們獨家承建了第一個國家級數據中心。這些項目不僅是技術及產品輸出,更是將中國智慧與國際需求深度融合的縮影。
2024:一個承前啟后的節點
2024年注定是中國商業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一方面,科技的迅猛發展為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另一方面,國際局勢的復雜性也讓每個出海人心頭多了一份壓力與責任。在這一年里,作為一名深耕海外市場的參與者,我見證了中國企業在全球化浪潮中掙扎、突破、重塑的過程,也從自己的經歷中,體會到中國商業社會在這一年所發生的深刻變化。
展望未來,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必然會更加深入。AI、5G及未來網絡、綠色能源等領域依然是技術競爭的主戰場,而品牌建設和生態布局將成為企業突破的新方向。
作為一名深耕海外市場的“出海人”, 我見證了中國企業從追趕到超越的歷程。我始終相信,國際化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出海人都像一座橋梁,通過他們的努力,將中國的技術、文化和價值觀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2024年即將過去,但它留下的變化卻將深刻影響未來。對于中國商業社會來說,這一年也許是一個承前啟后的節點,它見證了從技術到品牌、從制造到生態的全面升級。而對于我個人來說,這一年是繼續奔赴海外市場的第17年,也是我不斷學習和成長的一年。
未來的路依然充滿未知,但正如我初入職場時所堅持的那份熱血與執著,我始終相信,只要敢于擁抱變化,敢于迎接挑戰,我們一定能在世界的舞臺上,書寫屬于中國企業的輝煌篇章。
寫在后面的話:
在講述上述的點滴故事時,我也想分享一些個人層面的感受。作為一個在海外工作了17年的“出海人”,我深知這條路上的艱辛與挑戰。
每到一個新的國家,我都要重新適應當地的文化和商業環境。在南亞工作時,我學會了用茶和客戶拉近關系;在歐洲,我深刻體會到“契約精神”的重要性;而在拉美,客戶的隨性和靈活讓我重新思考“效率”的定義。
這些經歷讓我逐漸明白,國際化不僅是技術和產品的輸出,更是文化和價值觀的相互碰撞與融合。只有真正尊重對方的文化,理解對方的需求,才能在全球市場中立足。
2024年即將過去,但它留下的蛻變將深刻影響未來。作為一名出海人,我期待著繼續奔赴海外,用腳步丈量世界,用技術連接未來,為中國企業在全球舞臺書寫更多精彩故事。
(中興通訊海外營銷品牌部長饒瓏 口述)
(鄒永勤 整理)
相關閱讀:
海爾的出海密碼|一封家書
http://www.yueyaya.com/2024/1203/700770.shtml
貝泰妮出海:找準切入口 發揮放大效應|一封家書
http://www.yueyaya.com/2024/1204/700900.shtml
新麗傳媒:讓《熱辣滾燙》《與鳳行》《慶余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火到全球|一封家書
http://www.yueyaya.com/2024/1205/7011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