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_天堂8在线官网_国产丝袜精品丝袜久久_最近中文免费国语在线观看_在线观看黄网站

曾剛 陳小輝:商業銀行服務氣候投融資的挑戰及對策建議

曾剛 陳小輝2025-03-18 16:32

曾剛 陳小輝/文 【引言】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和業務穩定性構成威脅。商業銀行應建立氣候風險評估體系,將氣候相關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同時,商業銀行在開展氣候投融資時,應嚴格審查項目的環境和社會影響,確保資金投向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

【正文】

隨著溫室氣體排放誘發的氣候風險日益加劇,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成為現實而緊迫的任務。在此背景下,以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為目的的氣候投融資成為落實這一任務的重要機制。在實踐中,這一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也為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我國氣候投融資發展初見成效

氣候投融資,國際層面也常常稱之為氣候金融(ClimateFinance)。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將氣候投融資定義為“與氣候變化相關,用于減少碳排放的投融資活動”。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氣候投融資指導意見》),該文件將氣候投融資界定為“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低碳發展目標,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資和融資活動,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持范圍包括減緩和適應兩個方面。”

氣候投融資在我國起步較早。2016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并提出“以投資政策引導、強化金融支持為重點,推動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氣候投融資在國家政策層面被正式提出。2020年,在《氣候投融資指導意見》明確氣候投融資定義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出臺《氣候投融資試點地方氣候投融資項目入庫參考標準》,為各地區建設地方氣候投融項目庫提供參考依據。2021年,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編制《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我國的氣候投融資進入實操準備階段。2022年,生態環境部發布氣候投融資試點首批名單,共有23個地區獲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含12個市、4個區、7個國家級新區。至此,我國的氣候投融資正式落地。在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基礎上,我國氣候投融資的頂層制度初步成型。

2020—2024年我國氣候變化相關的頂層設計(部分)


為全面、客觀地評估并力求以此促進我國氣候投融資的發展,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多家智庫選擇23個試點地區所在城市以及GDP排名前50的城市,共計62個城市,從發展環境、氣候投資、氣候融資和氣候成效等四個方面設計指標體系,測度了2018—2023年這些城市的氣候投融資發展水平,并按GDP加權以此測度全國氣候投融資發展水平。研究結果顯示,2018—2023年,全國氣候投融資指數呈持續上漲趨勢,從145.54點上升至168.55點,5年間上漲15.81%,年復合增長率為2.98%,詳見右圖所示。其中,2020—2021年間氣候投融資指數上漲較快,同比增長率為5.31%,反映出我國氣候投融資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商業銀行服務氣候投融資的挑戰

面對氣候投融資試點推進帶來的機遇,商業銀行積極探索,力求發力氣候投融資以實現經濟和社會兩大效益的最大化。不過,在實踐中,商業銀行也面臨著不少挑戰。

缺乏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目前,商業銀行在氣候投融資領域的產品開發尚不成熟。盡管部分銀行已經推出綠色信貸、碳減排貸款等產品,但這些產品主要面向大中型企業和上市公司,而絕大多數具有氣候融資需求的企業為中小企業甚至小微企業。這些企業的融資需求具有小額、分散、專業性強等特點,但商業銀行普遍缺乏針對性的貸款產品,難以滿足其需求。此外,氣候投融資涉及的“減碳”技術專業性較強,商業銀行在評估項目可行性和風險時面臨較大困難。

氣候貸款統計機制有待健全。當前,《氣候投融資指導意見》已明確將氣候投融資界定為綠色金融的組成部分,但氣候貸款統計機制有待健全。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負責金融統計工作,其已將綠色貸款納入統計范圍。但大多數商業銀行尚未增設氣候貸款相關“數據標簽”。另一方面,氣候貸款是試點地區地方政府推動商業銀行發展氣候投融資的主要措施,在采用財政補貼等形式推動氣候投融資發展后,往往希望商業銀行能給出客觀、真實、可信的氣候貸款統計數據。


數據來源: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氣候投融資的風險管理難度大。氣候投融資項目通常具有周期長、收益不確定性高的特點,尤其是涉及新興的低碳技術和節能環保項目時,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較高。此外,很多地方政府把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對高碳等和氣候變化關系較大的企業要求更為嚴格,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合規性,但也增加了企業的聲譽風險和還款壓力。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如何在控制信貸風險的同時實現合理收益是一大挑戰。

缺乏專業人才和技術支持。氣候投融資涉及復雜的技術評估和環境影響分析,商業銀行在這方面的人才儲備和技術能力相對薄弱。銀行從業人員普遍缺乏對氣候變化、碳減排技術等領域的專業知識,難以對相關項目進行科學評估。此外,銀行內部的風險管理體系尚未完全適應氣候投融資的需求,缺乏針對氣候相關項目的評估工具和方法。

市場機制尚不完善。我國氣候投融資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機制和配套政策仍不完善。例如,碳市場的價格波動較大,碳減排項目的收益難以穩定預測;氣候友好型企業的融資需求與銀行的信貸供給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這些問題都制約了商業銀行在氣候投融資領域的深入參與。

商業銀行服務氣候投融資的四方面重點工作

圍繞上述挑戰,從長期發展來看,商業銀行要更好服務氣候投融資,應做好下重點工作。

頂層設計:明確戰略方向,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一方面,強化戰略引領。商業銀行應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以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將氣候投融資納入自身發展戰略。通過制定綠色金融發展規劃,明確支持低碳經濟轉型的目標和路徑,可以為氣候投融資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優化信貸政策,優先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例如,設立綠色信貸專項額度,降低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簡化審批流程,提升綠色項目的融資可得性。同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差異化的利率政策,鼓勵企業開展綠色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參與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標準的制定和推廣,確保氣候投融資項目的透明性和規范性。例如,推動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等產品的標準化,確保資金真正用于支持氣候友好型項目。

產品創新:滿足氣候投融資的多樣化需求。開發綠色信貸產品方面,商業銀行可以根據氣候投融資的需求,設計多樣化的綠色信貸產品。例如,為可再生能源項目(如風能、太陽能)提供長期低息貸款,為節能減排技術企業提供專項融資支持,或為綠色農業項目提供優惠貸款。此外,商業銀行還可以推出綠色消費貸款,支持個人購買新能源車輛、節能家電等。

發行綠色債券方面,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發行綠色債券籌集資金,用于支持風能、太陽能、儲能等清潔能源項目,以及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綠色債券的發行,商業銀行不僅可以拓寬融資渠道,還能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氣候投融資。

創新綠色金融衍生品方面,商業銀行可以嘗試開發碳排放權交易產品、綠色保險產品等與氣候相關的金融衍生品。例如,通過碳金融產品幫助企業管理碳排放成本,或通過綠色保險為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風險保障。此外,商業銀行還可以開發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指數基金或綠色投資組合,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選擇。

風險管理:保障氣候投融資的可持續性。一是建立氣候風險評估體系。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風險(如極端天氣)和轉型風險(如政策變化)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業務穩定性構成威脅。商業銀行應建立氣候風險評估體系,將氣候相關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例如,通過壓力測試評估氣候變化對貸款組合的潛在影響,提前制定應對措施。

二是加強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商業銀行在開展氣候投融資時,應嚴格審查項目的環境和社會影響,確保資金投向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例如,拒絕為高污染、高能耗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優先支持具有顯著環境效益的項目。同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環境風險評估工具,識別和管理氣候投融資項目的潛在風險。

三是推動信息披露與透明化。應加強氣候相關信息的披露,提升透明度。例如,按照國際標準(如TCFD框架)披露氣候風險管理策略、綠色資產規模等信息,增強投資者和公眾的信任。此外,商業銀行還可以通過定期發布綠色金融報告,展示其在氣候投融資領域的成果和進展。

能力建設:提升氣候投融資的專業水平。氣候投融資涉及復雜的技術和金融知識,商業銀行需要培養一支既懂金融又懂氣候的專業團隊。例如,通過內部培訓、外部合作等方式,提升員工在綠色金融、碳市場、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專業能力。同時,加強技術支持與數據分析。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氣候投融資的效率和精準度。例如,通過數據分析識別高潛力的綠色項目,或利用區塊鏈技術追蹤綠色資金的使用情況。此外,商業銀行可以設立綠色金融研究機構,專注于氣候投融資領域的研究與創新。例如,研究低碳經濟轉型的金融需求,探索新型綠色金融工具,為業務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商業銀行在氣候投融資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政策支持、產品創新、風險管理、能力建設等多方面的努力,商業銀行能夠有效推動低碳經濟轉型,為實現“雙碳”目標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時,商業銀行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綠色金融領域的重要推動者和實踐者。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布者【曾剛】所有。本App為發布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