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_天堂8在线官网_国产丝袜精品丝袜久久_最近中文免费国语在线观看_在线观看黄网站

以金融“五篇大文章”撬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2025-03-08 13:55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

2025年全國兩會已于日前正式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全面回顧了2024年的工作成就,并對2025年的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報告內容詳實、目標明確,體現了政府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3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響應了報告中打好政策“組合拳”的要求,為金融行業全面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對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質量是主旋律 綠色低碳是關鍵環節

報告在政策邏輯上強調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戰略思維,注重短期穩增長與長期調結構的平衡、政策擴張力度與風險防控的平衡、市場活力激發與民生兜底的平衡。在經濟影響方面,報告通過提升赤字率、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措施,加大財政政策力度;同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結構性工具定向支持綠色轉型和中小微企業,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報告強調“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以改革開放增強內生動力”,將“新質生產力”作為核心抓手,要求經濟增速“在結構優化中實現合理增長”。更體現出政策重心從“量的追趕”向“質的突圍”轉變。

高質量發展是報告“主旋律”,綠色低碳轉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同樣是今年的重點工作。報告中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有關提法和工作安排延續了去年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旨在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既體現了政策的一致性,也展示我國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

報告該項工作著眼于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通過降碳、減污、擴綠等“組合拳”,一方面實現生態環境改善,另一方面,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培育新的增長點,彰顯了對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與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全面布局。

此外,綠色低碳轉型是全球風潮,綠色貿易壁壘已經成為阻礙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挑戰。圍繞綠色低碳發展謀篇布局,不僅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增強國際競爭力,提升在全球治理體系中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制定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等措施,可以積極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提升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二、“寧早勿晚” 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目標明確

報告指出,出臺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提高政策實效。就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當天,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點領域和主要著力點,以深入理解金融在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中的重要作用,推動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科技金融方面,《指導意見》強調要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運用股權、債權、保險等手段提供全鏈條金融服務,著力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綠色金融則要求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高質量金融供給,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推動金融機構開展碳核算和可持續信息披露。普惠金融旨在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普惠金融體系,優化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鄉村振興等領域的金融服務。養老金融方面,意見提出健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養老金融體系,強化銀發經濟金融支持,服務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數字金融則要求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增強數字化經營服務能力,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

《指導意見》同時提出了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和支持強度、強化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服務功能、加強政策引導和配套支撐等多項政策措施,以確保金融“五篇大文章”取得顯著成效。到2027年,金融“五篇大文章”發展將取得顯著成效,融資可得性和金融產品服務供需適配度將持續提升,為金融強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把握金融本質。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脈,其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無可取代。《指導意見》的出臺不僅呼應了報告中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十項重點任務,更是金融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找準服務重點,拓展服務廣度和深度,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金融支持,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展現。通過明確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和主要著力點、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和支持強度、強化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服務功能、加強政策引導和配套支撐、加強政策引導和配套支撐,強化對重點行業及產業的支持力度,提升各類實體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進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及新型戰略產業發展,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

三、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賦能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今年度經濟工作的核心主題,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五篇大文章”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既體現了對經濟規律的深刻把握,也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新時代金融工作提供了系統化的行動綱領。這既是金融體系改革的方向指引,更是以金融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路徑。

做好科技金融,激活創新引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金融的核心在于打通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的堵點,構建覆蓋基礎研究、技術轉化、產業應用的全鏈條支持體系。近年來,我國通過設立科創板、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優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舉措,推動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傾斜。未來,需進一步在《指導意見》指引下,健全科技金融生態,探索“投貸聯動”“風險共擔”等新模式,培育“耐心資本”解決融資困境,讓金融活水精準澆灌創新種子,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助力我國科技創新從“跟跑”向“領跑”躍升。

做好綠色金融,錨定“雙碳”目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綠色金融則是這場變革的“加速器”。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創新工具,以及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等轉型金融產品,不僅有效支持了綠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也支持了相當多高碳行業的低碳轉型。下一步,在繼續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標準制定、產品創新的同時,應將目光放在轉型金融發展,做好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銜接,推動轉型金融標準、目錄等出臺,鼓勵開發轉型金融產品,為更多實體企業轉型提供支持。同時,推動開展碳核算和可持續信息披露,加強環境風險管理,將環境因素納入信貸審批和投資決策過程,促進經濟全面綠色轉型。

做好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普惠金融通過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讓小微企業、農民、低收入群體等“長尾客戶”共享發展紅利。應加速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普惠金融服務網絡,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普惠金融,針對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開發符合其經營特點和發展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寬融資渠道。同時,深化“金融+科技+場景”融合,提升金融服務的智能化、便捷化和個性化水平。例如,通過數據分析精準識別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做好養老金融,服務民生發展。養老金融既是民生課題,更是經濟機遇。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創新養老理財產品、探索“以房養老”等模式,能夠有效補充基本養老保障,同時為資本市場注入長期穩定資金。目前需加快完善稅收優惠、賬戶管理等配套政策,推動養老金融產品多元化、個性化,構建“政府保基本、市場提質量、家庭作補充”的全生命周期養老金融體系。

做好數字金融,開辟增長新域。數字金融通過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改造進程,完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提高數字金融治理水平,提升了金融服務效率、安全性和便捷性。未來,應圍繞統籌創新與安全,加快金融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升級,推動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同時,加強戰略規劃和組織管理,強化數字技術支撐,建設數字金融服務生態,以政策為引領,提升數字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此外,探索數據要素流通和跨境數字金融的制度性開放,促進數據要素的有序流通和跨境金融業務的便利化,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全球數字金融市場的協同發展。

“五篇大文章”不是孤立篇章,而是有機整體。科技金融為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數字金融讓普惠服務觸手可及,養老金融與普惠金融共同織密社會保障網。做好“五篇大文章”,需要政策協同、市場發力、科技賦能、監管護航的多維聯動。以系統思維統籌推進“五篇大文章”,將金融資源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助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篇章。

作者:王遙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布者【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所有。本App為發布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