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鄭晨燁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圍繞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優化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等議題提出建議。
針對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參保意愿低、繳費壓力大等問題,他建議降低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參保門檻,將更多靈活就業人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李東生表示,隨著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我國靈活就業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如何將更多靈活就業人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不僅關乎這一群體的基本權益,也關系到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的進步。
李東生認為,靈活就業人員的收入普遍不高且不穩定,參保門檻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個人繳費壓力大,參保意愿低。相比企業職工社保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靈活就業人員需個人全額承擔社保費用,分別進入個人賬戶和統籌基金;二是繳費檔位調整缺乏靈活性。靈活就業人員收入相對不穩定,不連續參保風險較高,部分季節性用工靈活就業人員在收入淡季時,易出現斷繳潮,但當前除部分城市允許按月調整繳費檔次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需按年度申報參保檔位;此外,目前全國各地區對靈活就業人員可參保的險種開放程度不一,部分險種如工傷、失業、生育參保受限。
針對上述情況,李東生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下調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統籌基金繳費費率,在不影響其社保待遇的前提下,減輕其繳費負擔;二是建立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納動態調整機制,提供月度變更繳費檔次的機會;三是全面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工傷、失業等部分險種的社保參保限制,統一全國參保條件和標準。
此外,針對目前大型科技制造業融資受限,融資規模與企業發展需求不匹配等問題,李東生還提出了優化中國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的建議。
他認為,科技制造業具有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的產業屬性,投入資本金大、回收周期長,投資規模往往超過百億元,且有持續投資需求,亟需相應的權益性資本融資,但目前大型科技制造業融資普遍較難,借助資本市場再融資是企業處于積累階段推動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走向全球領先的必經階段。
李東生表示,資本市場應加大力度培育和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及鏈主型龍頭企業,推動領先科技企業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的地位。優化中國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對于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
為此,李東生提出,依據科技制造產業屬性及發展規律,應對頭部科技制造業提供資本市場的創新服務和支持,適度放寬股權融資限制,并按照明確的法規進行審批,提高資本市場融資的可預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