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京炸醬面的市井煙火、武漢熱干面的碼頭江湖仍在固守地域版圖時,一碗由東北人宋奇在廣州熬煮的重慶小面,卻在資本的烈火中翻滾出一個 IPO。
4 月 15 日,被九毛九、碧桂園創投等機構 8 輪注資近 2 億的面館——廣州遇見小面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遇見小面 ")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將 " 中式面館第一股 " 的爭奪戰推向高潮。靠著這碗重慶小面,公司 2024 年門店數量達 360 家,一年營收達 11.54 億元。
來源:罐頭圖庫
不過,在遞交《招股書》72 小時后,公司被曝出荒誕一幕:為上市鏖戰的公關總監,收到寄往家人手中的裁員通知。
從 30㎡街邊店到 30 億估值,遇見小面用十年吸引了 1880 萬會員,背后 69 名員工持股者靜待上市狂歡。這碗被資本澆透的小面,最終會煮出誰的盛宴?
客單價 32 元 / 碗
年入 11 億沖 IPO
走進遇見小面,30-40 種豐富菜品構成了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從特色小面、小鍋冒菜,到抄手、米飯、擼串,再到甜品飲料,覆蓋多元消費需求。
其中,紅碗豌雜面、金碗酸辣粉、老麻抄手和小鍋冒菜堪稱遇見小面的 " 四大招牌 ",以均價約 22 元的親民定價,成為食客必點。截至 2025 年 4 月 17 日,在微信小程序上,紅碗豌雜面售價 26 元 / 碗、金碗酸辣粉僅 9.9 元 / 碗、老麻抄手 25 元 / 碗、天府鴨血小鍋冒菜 28 元 / 份,差異化定價精準吸引了不同的消費群體。
來源:《招股書》
市場數據也反映了公司菜品的受歡迎程度。據 " 弗若斯特沙利文 " 數據顯示,2022 年 -2024 年,遇見小面的重慶小面、豌雜面和酸辣粉,這三款菜品的線下銷量穩居連鎖餐廳榜首。
不過,公司餐廳的訂單平均消費額卻從 2022 年的 36.1 元,降至 2023 年的 34 元,2024 年更跌到 32 元。
而這正是遇見小面主動選擇的 " 性價比戰略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由于公司主動降低菜品價格,為顧客提供更物美價廉的用餐體驗,以吸引顧客及增加整體銷售額。
與此同時,公司還為會員提供了折扣。遇見小面的儲值會員可以通過在賬戶中存入最少 88 元完成儲值,對于使用儲值會員賬戶付款,公司提供約 8% 至 10% 的折扣。
來源:《招股書》
在這樣的 " 降價 + 折扣 " 的打法下,2022 年 -2024 年,公司訂單總數從 1416 萬單飆升至 4209 萬單;2024 年,遇見小面的會員數量突破 1880 萬,儲值會員支付率達 36.5%,復購率 44.5%。據 " 弗若斯特沙利文 " 數據顯示,這一水平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同時也帶動了遇見小面的營收,2022 年 -2024 年,公司營收分別為 4.18 億元、8.01 億元和 11.54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66.2%。
但降價策略也導致公司單店收入縮水。2023、2024 年,公司雖連續盈利,凈利潤分別為 4591 萬元和 6070 萬元,但公司平均單店凈利潤卻從 18.2 萬元降至 16.9 萬元。公司單店日均銷售額從 2023 年的 1.39 萬元,也降至 2024 年的 1.24 萬元,相當于單店日收入縮水 1500 元。
為突破單店盈利瓶頸,遇見小面加速推進特許經營模式,以此擴大線下市場版圖。特許經營模式指的是,就是品牌方把品牌、商標、經營模式等資源授權給加盟商,加盟商按統一標準經營,并向品牌方支付費用。
但特許經營模式同樣暗藏風險。截至 2024 年底,遇見小面開店 360 家,其中直營餐廳數量為 279 家,特許經營餐廳數量是 81 家。分地區看,在一線城市合計門店為 288 家,占比為 80%,二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僅為 69 家,占比約 19%。
公司在《招股書》中也提示道,假如公司特許經營商未能按照規定標準經營餐廳,或展示與公司的品牌及價值觀不一致的形象,公司品牌形象和聲譽可能會受到損害,進而可能損害業務及經營業績。
而現實中,品牌口碑已出現松動跡象。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有網友吐槽在遇見小面的餐品中吃出蟲子。黑貓投訴平臺上,同樣存在消費者的負面反饋,有消費者稱 " 肉丸里吃出棉線 ",還有消費者表示,吃完豌雜面后腹痛腹瀉,甚至患上急性腸胃炎。
來源:小紅書
估值30 億元
投資方包括碧桂園創投、九毛九
遇見小面的故事還得從 2014 年說起,在廣州體育東橫街的一隅,一家僅有 30 平方米的小店悄然開業。這里沒有奢華的裝修,也沒有響亮的招牌,卻承載著三個年輕人的創業夢想——宋奇、蘇旭翔、羅燕靈三位華南理工大學校友,在這里播下了遇見小面的種子。
宋奇、蘇旭翔與羅燕靈三人均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本科專業分別為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工程與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其中,宋奇和羅燕靈是夫妻。
后來,創始人宋奇從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碩士畢業后,沒有選擇加入與專業相關的行業,而是選擇加入麥當勞和百勝中國(肯德基母公司),主管餐廳運營和拓展。
這段經歷讓他積累了扎實的餐飲運營經驗,后來,他坦言:" 當我在麥當勞炸下第一筐薯條時,就有以后創立中餐品牌,甚至挑戰麥當勞的想法。我想見識下世界一流的餐飲公司到底是怎么樣運作的,也為以后自己創業做鋪墊。"
來源:罐頭圖庫
在創業初期,團隊嘗試過粵菜、東北菜等多個方向,但市場反饋并不理想。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宋奇和羅燕靈夫婦拜師學習重慶小面的制作工藝,才真正找到了品牌發展的方向。正如公司《招股書》所寫:" 在最好的青春年華遇見了夢想,遇見了小面。"
品牌名稱敲定后,遇見小面迅速走上正軌。憑借獨特的川渝風味和差異化經營策略,很快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
自 2015 年至 2021 年,遇見小面完成了 7 輪融資。公司投資方包括個人投資者顧東生、高德福,以及青驄資本、九毛九、弘毅投資與碧桂園創投等平臺。在 2021 年,遇見小面的估值達到了 30 億元。
這些投資方,個個實力不容小覷。青驄資本成立于 2014 年,專注消費品、文化創意等領域的天使投資,已成功投出住百家、開始眾籌等 50 多個項目。弘毅投資旗下的百福控股還投資了美奈小館、大弗蘭、福客麻辣燙等多個餐飲品牌。
其中不乏餐飲界的同行,九毛九(9922.HK)作為上市企業,旗下運營 " 九毛九西北菜 "" 太二酸菜魚 "" 慫火鍋廠 " 等品牌,在餐飲市場都有極高的知名度;個人投資者高德福則是 " 水餃連鎖品牌 " 喜家德的創始人,其品牌截至 2023 年 9 月,在全國開設直營門店達到 800 家,遍布 40 多個城市。
如今,弘毅投資、碧桂園創投、顧東生、九毛九、青驄資本與高德福,分別持有遇見小面 17.16%、9.06%、7.73%、6.5%、3.26% 和 3.01% 的股權。
高速擴張之下,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對資金的需求依舊龐大。根據《招股書》可知,未來三年,公司開新店預計還需 3.88 億元投入。
此次 IPO 募集資金,公司計劃用于拓展餐廳網絡、擴大地理覆蓋范圍及加深市場滲透;通過升級整個餐廳網絡的技術及數字系統提升公司的信息技術能力;用于品牌建設及提高客戶忠誠度;用于對上游食品加工行業潛在公司的戰略投資與收購;以及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及營運資金。
69名員工享盛宴
IPO 期間公關總監離職
然而,在這場資本狂飆的盛宴里,遇見小面員工的命運也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兩極。有人手持股權,靜待上市鐘聲敲響;有人卻在沖刺 IPO 的關鍵節點,被裁員。
《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5 年 4 月 5 日,宋奇、蘇旭翔、淮安創韜及淮安遇見好人共同為公司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合計達 53.28%,而羅燕靈并未公開持股。
目前,宋奇擔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把控公司戰略方向;蘇旭翔與羅燕靈均為遇見小面執行董事兼副總裁,蘇旭翔負責營銷、品牌推廣及信息技術,羅燕靈則負責供應鏈、食品安全、菜品研發和制定運營標準。
根據 " 天眼查 " 數據顯示,宋奇、蘇旭翔通過淮安創韜、淮安遇見好人等間接持股 34.52%、16.35%。其中,淮安創韜在遇見小面的持股比例為 49.04%,淮安遇見好人持股為 4.24%。
具體看,淮安創韜成立于 2016 年 4 月,宋奇作為普通合伙人持有 66.67% 合伙權益,掌握運營決策權;蘇旭翔作為有限合伙人持有 33.33% 權益。
而淮安遇見好人則是員工激勵平臺,該激勵計劃于 2019 年 8 月獲批實施,宋奇作為普通合伙人,持有 43.02% 合伙權益,在激勵平臺中擁有主導權。
除宋奇外,其他管理層也深度參與其中:首席財務官兼副總裁許智持有 3.94%;監事彭躍持有 9.62%;多家子公司執行董事李彬持有 0.3%;人力資源經理潘儒俊持有 0.24%。此外,余下約 42.88% 的合伙權益,由 61 名現任或前任雇員持有,他們共計持有 1945.45 萬股股份。
在這 61 名現任或前任雇員里,監事張琦作為聯合創始人蘇旭翔的表妹,持有 18 萬股股份;監事會主席秦燕持股 6 萬股,研發主管及監事彭躍的妻弟杜超同樣持股 6 萬股。計算可知,獲得公司股權激勵的人員有 69 位(包括創始人宋奇)。
股權背后,是公司為激勵團隊做出的長期布局。2022-2024 年,為吸引和留住人才,公司實施股權相關激勵計劃,由此產生的股份支付費用分別達 1521.7 萬元、1234.6 萬元和 1357.2 萬元。
公司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雇員激勵計劃旨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對高管、中層及關鍵員工的激勵約束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提升市場競爭力。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劉圻表示,IPO 前實施股權激勵,對企業和員工而言是把 " 雙刃劍 "。從積極方面看,能有效綁定核心員工,將他們的個人利益與公司長期發展緊密相連,在上市沖刺階段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力。但從另一面來說,股權激勵也可能帶來股權結構不穩定、控制權稀釋等問題。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
在公司遞交《招股書》后的 3 天,遇見小面裁掉了公關總監。4 月 18 日,據新媒體 " 易簡財經 " 報道,遇見小面公關總監在朋友圈公開吐槽被裁員經歷。他在朋友圈發文表示:" 孩子生病,人不在公司。一封郵件結束所有?" 隨后他又留言表示:" 即日起不再擔任遇見小面的員工,出于保護公司和我個人出發,特此說明。"
根據其微信評論區留言可知,該總監今年 1 月入職遇見小面,收到結束勞動關系通知時仍處于試用期。
來源:易簡財經
緊接著,他再次發布朋友圈透露,公司將裁員通知寄往其家中。他還透露,在負責公司 IPO 傳播工作期間,精神壓力是非常大的,感覺人被抽空了,甚至心慌、手臂發麻等。
來源:野馬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