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訊 5月8日,AI制藥企業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在港交所披露招股書,英矽智能曾在2023年6月、2024年3月兩次申報交表后失效,此次是第三次向港交所遞表,其IPO之路已延宕近2年。
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為英矽智能IPO的聯席保薦人,公司IPO募資投向包括:為關鍵臨床階段管線候選藥物的進一步臨床研發提供資金;開發新的生成式AI模型及相關的驗證研究工作;進一步開發及擴展自動化實驗室;為早期藥物發現及開發的研發提供資金及用作運營資金等。
三大業務板塊 新藥尚未商業化
英矽智能的業務包括三大板塊:藥物發現及管線開發、軟件解決方案及與非制藥領域相關的其他發現。
在藥物發現方面,公司利用生成式AI平臺Pharma.AI發現與疾病相關的新型靶點,識別并進一步研發公司與第三方合作具有前景的候選藥物,盡管公司生成式AI平臺以制藥行業為重點,但也具備廣泛的潛在應用,包括先進材料與農業等。
在軟件解決方案方面,公司授權客戶使用Pharma.AI平臺,并與客戶訂立訂閱協議,并就Pharma.AI的訪問權限收取訂閱費。為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公司亦授予客戶使用安裝于其私有云基礎設施上的Chemistry42及PandaOmics軟件的權利。
目前,公司相關候選藥物尚未實現商業化。報告期內,公司管線藥物開發業務產生的收入,主要包括來自公司三款候選藥物的對外授權,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特許權使用費等。
具體對外授權方面,如2024年1月,英矽智能向美納里尼集團授予新型KAT6抑制劑全球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益,該藥物有望用于ER+/HER2-乳腺癌和其他癌癥的治療,英矽智能獲得1200萬美元的首付款,加上后續開發、監管和商業里程碑的交易總額最高可達5億美元。
授權客戶使用Pharma.AI收取訂閱費也為英矽智能帶來一定收入。據招股書披露,Pharma.AI訂閱協議一般為期一年,并收取預付費用。訂購費視乎購買的Pharma.AI組件、賬號數量及訂閱期而有所不同。目前,托管軟件的最高一年訂閱費為20萬美元,本地軟件的最高一年訂閱費為52.5萬美元。
2022-2024年度,英硅智能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015萬美元、5118萬美元、8583萬美元。2022-2024年度,公司的虧損凈額分別約為2.22億美元、2.12億美元及0.17億美元。
各路資本追捧 E輪融資獲投1.1億美元
AI制藥是個新興且快速發展的行業,10多年前就誕生了全球第一批AI制藥初創企業,但目前全球尚無由AI主導研發的藥物上市。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4年成立以來,英矽智能已經完成了多輪融資,股東名單包括多家明星風投和產業資本,如啟明創投、創新工場、高瓴資本、藥明康德、復星醫藥、沙特阿美旗下的Prosperity7Ventures等。最近一輪融資是2025年3月,英矽智能宣布已完成惠理集團旗下的私募股權基金、浦東創投和浦發集團、錫創投和宜興國控聯合領投的1.1億美元E輪融資。本輪融資還吸引了專注于行業和科技領域的新晉投資者的參與。
在E輪融資后,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表示,非常高興獲得1.1億美元的E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惠理集團領投,以行業投資者為主導,獲得了大量超額認購,吸引了眾多知名投資者的興趣。本輪籌集到的資金將加速公司藥物管線和人工智能平臺的發展。
據智藥局數據,2024年全球AI+藥物研發融資總金額為58億美元,融資筆數128起,盡管以AI驅動的新藥研發備受期待,也廣受各路資本青睞,但該行業至今仍未有獨立的AI制藥企業實現持續盈利。
正如英矽智能在招股書中表示:“我們Pharma.AI的結果并不保證我們的藥物發現合作者,或我們的內部藥物發現計劃在未來取得成功。即使我們或藥物發現合作伙伴能夠開發在臨床前研究中證明具有潛力的候選藥物,我們或彼等可能無法在人體臨床試驗中成功證明該等候選藥物的安全性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