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進 3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7%,這是自2024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CPI同比負增長現象。1—2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
2月食品價格下跌成為CPI負增長的最重要影響因素。具體來看,2025年2月食品價格同比下降3.3%,影響CPI同比下降約0.60個百分點,占CPI總降幅八成多。其中,2月鮮菜價格同比下降12.6%,牛羊肉分別同比下降13.3%、6.6%。?
對于2月CPI同比由漲轉降,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發文解讀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春節錯月導致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去年2月受春節因素影響,食品和服務價格上漲較多,抬高了今年2月的對比基數。據測算,扣除春節錯月影響2月份CPI同比上漲0.1%,當前物價溫和回升的態勢沒有改變;二是今年2月的天氣有利于鮮菜生長運輸;三是汽車等商品降價促銷。2月燃油小汽車和新能源小汽車價格同比分別下降5.0%和6.0%。?
此前兩年,CPI同比增速持續處于低位。2023年、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均將CPI增速目標設為“3%左右”,而2023年、2024年CPI實際增速均為0.2%。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CPI曾連續四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CPI增速目標為2%左右,低于過去四年“3%左右”的增速目標,同時也是自2004年以來最低的CPI增速目標。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同時提出“目的在于通過各項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關系,使價格總水平處在合理區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去年CPI增速較低,今年設立2%左右的目標,表明政府會在擴大有效需求,促進宏觀經濟供求總量平衡方面持續加大力度。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如果今年中國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能夠使今年中國經濟的預期和信心向好,GDP平減指數就有可能由負轉正,CPI同比增速也有可能趨于好轉。?
3月5日,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發布的報告提出,將CPI增速目標降至2%左右,可能會更好地反映當前的現實。考慮到2025年豬肉價格持續企穩,汽車等行業供應側競爭激烈,可再生能源產能供大于求,預計CPI在中短期內不會出現任何實質性增長。預計2025年CPI將保持在0.2%的水平,低于新下調的官方通脹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