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_天堂8在线官网_国产丝袜精品丝袜久久_最近中文免费国语在线观看_在线观看黄网站

【ESG真心話】凱盛新能財務總監陳紅照:中國ESG人才缺口較大 投資策略尚未廣泛應用

王雅潔2024-11-20 20:18

 
 

這一次,我們將目光對準上市公司,對準ESG。今日,任何一家企業的競爭力都不再僅僅局限于財務因素。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非財務因素正在發揮作用,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作用。

但在國內,ESG體系的構建,起步較晚。甚至有的企業這方面的意識也才剛剛覺醒。在采訪中,一位國企人士依然充滿疑惑:“我為什么要做ESG?”

今年3月至8月,幾乎每月都有不同的部門出臺或內部下發與ESG相關的新政和指引,而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也還在醞釀下一步推動ESG的政策文件。

到2027年,包括財政部在內的國家部委,將陸續出臺國內相關企業的可持續披露基本準則、氣候相關披露準則。到2030年,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要基本建成。

自上而下的推動,也催生著ESG市場的火熱。

我們會持續關注ESG的發展,邀請相關人士回答關于ESG的真問題。

本文為【ESG真心話】系列報道第三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從成本到內部變革,再從人才缺口和投資策略落地,陳紅照一直在帶領團隊探索央企ESG實踐的可行路徑。

近兩年來,身為凱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盛新能”)財務總監、代董事會秘書,陳紅照觀察到央企正面臨多重挑戰,成本壓力便是其中之一。

他表示,ESG投入可能在短期內獲益不明顯,一度導致相關央企成本壓力增大。

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由于在中國市場ESG領域人才的系統培養體系尚未形成,導致該領域人才缺口較大。

陳紅照認為,中國ESG強制性披露時代已經到來。這一點,從證監會推動上市公司提升ESG信息披露質量,滬深北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中都能得到印證。為了適應“強制性披露時代”,央企需要從多方面作出調整。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2月16日,洛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凱盛新能,是A+H雙上市公司,也是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企業。1994年6月29日,公司H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01108)。1995年9月29日公司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600876)。該企業擁有數項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現主要從事新能源玻璃等玻璃新材料生產銷售、技術服務等。

下一步,在風險預判方面,陳紅照提醒央企需要識別可能嚴重影響其短期、中期和長期運營的ESG風險。這包括環境變化、社會問題和治理結構的潛在影響。企業應將這些風險因素納入現有的風險管理框架中,并進行動態評估。

經濟觀察網:今年以來,企業在ESG實踐中遇到過哪些難題?

陳紅照:從央企的角度來看,首先是成本壓力,ESG的投入可能在短期內獲益不明顯,導致成本壓力增大。其次是內部變革挑戰,推動ESG實踐需要對公司以往的業務模式、運營系統、管理方式進行改變,這需要巨大的決心和魄力。

ESG人才供應也比較缺乏。隨著ESG因素逐漸成為企業營運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人才需求上升。但由于在中國市場ESG領域人才的系統培養體系尚未形成,目前該領域相關人才缺口較大。

從信息披露質量上觀察,ESG信息披露作為行業發展的基礎,其質量對ESG發展和市場完善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存在ESG信息披露整體質量不高,定量信息披露少,數據統計口徑不一致、缺乏有效驗證等問題。

而且,投資策略應用范圍有限,由于企業ESG信息披露質量不高,評級機構、數據服務商難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導致ESG投資策略在我國尚未廣泛應用。

經濟觀察網:面臨成本壓力時,央企應如何平衡短期財務回報與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陳紅照:一定要將ESG目標融入企業核心戰略,確保與財務目標一致。可以設定具體目標,比如制定清晰、可衡量的ESG目標,與業務目標相協調。定期評估ESG績效,透明報告進展。

在風險管理層面,要通過ESG實踐識別并管理風險,減少潛在財務損失。從利益相關者參與的角度來看,需要讓各方都有參與ESG決策的機會,確保滿足不同需求,各個利益主體需要具備長期投資視角,注重長期回報,認識到初期ESG投入的長期益處。

同時,企業還要具備整合專業報告的能力,包括將ESG報告與財務報告結合的能力,從而充分展示ESG對財務的影響。

經濟觀察網:如何判斷ESG投資成效?

陳紅照:ESG投資是否能帶來超額回報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市場環境、企業自身的ESG表現以及投資者的評價標準等。

從長期視角來看,ESG投資的業績依然有優勢,尤其是在不同年度周期的年化收益率上。近兩年ESG基金的表現開始逐年回落,這可能與市場波動和宏觀經濟環境有關。

企業應從多維度衡量ESG投資的成效,不僅關注財務收益,也要考慮長期的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

企業在進行ESG投資時,評估和管理環境、社會和治理相關風險的關鍵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否建立ESG管理體系。企業應建立和完善內部的ESG管理架構,包括董事會參與ESG決策和管理、建立ESG工作組機制等。這有助于全面識別ESG風險,并推動ESG管理提升。

第二,現存風險識別與評估。企業需要識別可能嚴重影響其短期、中期和長期運營的ESG風險。這包括環境變化、社會問題和治理結構的潛在影響。企業應將這些風險因素納入現有的風險管理框架中,并進行動態評估。

第三,合規與監管遵循表現是否良好。隨著ESG相關的政策法規和交易所監管日益嚴格,企業必須確保其ESG實踐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第四,信息披露與透明度的完善。企業應提高其ESG信息披露的質量,包括積極、透明的披露。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還能增加公眾對企業的信任度。

第五,相關關鍵績效指標(KPIs)與目標設定情況。企業應設定與ESG相關的KPIs,并根據這些指標來衡量和管理ESG風險。這些指標應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并且可以進行驗證和鑒證。

通過上述措施,企業可以有效評估和管理ESG投資相關的風險,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經濟觀察網:預判一下全球ESG投資的趨勢

陳紅照:目前,ESG投資產品類型越來越豐富,包括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私募基金、相關指數等。當前全球投資機構越來越傾向于結合多種ESG投資策略進行投資決策,氣候風險因素成為投資決策中最受關注的ESG因素,許多投資機構將ESG因素納入Smart Beta投資策略,以創造額外收益并規避下行風險。

從政策層面看,支持力度不斷加強。以中國為例,頂層持續發布了多項政策支持ESG基金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強投資項目的ESG考量。

與此同時,滬深港三大交易所正在優化、完善ESG的信息披露制度,國資委引導央企上市公司強化ESG信披質量,以期實現相關專項報告披露的“全覆蓋”。

未來幾年內,ESG投資可能的發展方向包括環境因素的深入考量。這意味著,不僅僅關注環境問題,更多要從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風險管控方面進行考量,支持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對社會問題的負外部性考量上,Social問題或更多從企業的負外部性角度來考慮,如員工的人權、歧視問題等。

在治理問題的擴展上,Governance可以不僅僅錨定公司內部治理,還可以將眼光放寬至開放環境下的治理問題,如外部供應鏈的沖擊及其風險管理。

為了提升信息披露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監管層可以進一步加強對ESG基金信息披露要求,提供明確的考量標準。

下一步,ESG公募基金產品開發可從主題定義與策略方向著手,形成差異化細分產品或系列ETF產品,如“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性別金融”等。

經濟觀察網:下一步,打算如何推動企業的ESG實踐?可否舉例?

陳紅照:下一步,相關央企需要制定更完善的ESG規范,要從投資者和市場期望出發,滿足投資者對企業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良好治理方面的期望,并滿足利益相關者的期望,比如考慮員工、客戶、供應商和社區等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和期望。

在此基礎上,還要科學前瞻成本與效益,評估ESG投資的短期成本與長期效益,確保投資帶來的正面影響超過成本。

為了確保披露信息的真實性、透明度和及時性,相關央企還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健全與可持續信息披露相關的數據收集、驗證和分析系統,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遵循國際標準,采納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如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IFRS S1和S2),以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這些標準要求企業提供與財務報表相一致的可持續信息,并確保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聘請獨立第三方機構對ESG報告進行鑒證,以增強信息的公信力和準確性。第三方鑒證可以幫助識別和改進企業在ESG管理和報告中的不足。

披露過程中,應定期更新和及時披露,制定清晰的信息披露政策,確保所有重要的ESG信息都被披露,包括正面和負面的信息,以避免“漂綠”現象,確保在發生重大事件時及時披露相關信息,以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ESG創新部主任、高級記者
專注ESG領域專業報道,擅長宏觀經濟、國企國資領域報道,聚集深度分析報道、調查報道、政策解讀以及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