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_天堂8在线官网_国产丝袜精品丝袜久久_最近中文免费国语在线观看_在线观看黄网站

【ESG真心話】中財大楊晨輝:衡量ESG投資成效可從收益率和股價入手

王雅潔2024-11-18 21:01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這一次,我們將目光對準上市公司,對準ESG。今日,任何一家企業的競爭力都不再僅僅局限于財務因素。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非財務因素正在發揮作用,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作用。

但在國內,ESG體系的構建,起步較晚。甚至有的企業這方面的意識也才剛剛覺醒。在采訪中,一位國企人士依然充滿疑惑:“我為什么要做ESG?”

今年3月至8月,幾乎每月都有不同的部門出臺或內部下發與ESG相關的新政和指引,而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也還在醞釀下一步推動ESG的政策文件。

到2027年,包括財政部在內的國家部委,將陸續出臺國內相關企業的可持續披露基本準則、氣候相關披露準則。到2030年,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要基本建成。

自上而下的推動,也催生著ESG市場的火熱。

我們會持續關注ESG的發展,邀請相關人士回答關于ESG的真問題。

本文為【ESG真心話】系列報道第二篇。

在學術界,已有許多研究和發現論證了ESG投資可以帶來超額收益,而從實踐層面上,則更傾向于將ESG看作評估資產組合潛在風險,篩選具有在宏觀環境波動條件下更具有穩健屬性的標的資產。

中財綠指(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中財大綠金院ESG中心聯合主任楊晨輝認為,衡量ESG投資的成效可以從更為直接的財務指標入手,比如以收益率和股價表現為代表,順應市場邏輯衡量ESG投資策略的優越性。

經濟觀察報獲悉,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在國務院國資委2023年7月下發的《關于轉發的通知》(簡稱《通知》)中的課題研究中,主要負責治理(G)這個維度的相關推進工作。

在楊晨輝看來,ESG領先企業在風險管理、運營效率和品牌聲譽方面的表現更為卓越,長期內表現出更高的財務回報,通常在市場波動中更具韌性,能夠更好地應對經濟的不確定性,從而在收益上實現超額回報。

經濟觀察報: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如何衡量ESG投資成效?

楊晨輝衡量ESG投資的成效則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更為直接的財務指標,以收益率和股價表現為代表,順應市場邏輯衡量ESG投資策略的優越性。二是立足于資產組合的可持續性,基于符合一定原則(如UNPRI、SDGs、TNFD等)的評估體系,監測ESG投資組合在環境效益、社會責任、社區貢獻、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等維度的正面績效。

經濟觀察報:企業在進行ESG投資時,如何評估和管理與環境、社會和治理相關的風險?

楊晨輝企業系統性開展ESG投資最核心的是對于標的的篩選與評估,這可以從從策略層面可參照UNPRI的七種可持續投資原則,包含但不限于正面篩選、負面篩選、ESG整合策略等范疇。從ESG風險的角度,則相對更為高階,通常需要借助于一些量化手段,包括ESG數據庫、投資組合ESG風險評估方法學、ESG因子模型等等,本質都是將標的資產所涉及的ESG風險量化為潛在資產減值損失。取決于不同金融產品的特質(如保險資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銀行理財、信托等),以及投資組合類型的差異(如股權資產、債權資產、股債混合型),具體衡量ESG風險的方式與路徑也會存在差異性。

經濟觀察報:全球ESG投資趨勢會如何演變?可否舉例?

楊晨輝即便受國際政治因素以及宏觀環境的影響,全球ESG投資增長趨勢有所放緩,但是整體可持續投資理念的發展勢頭依然顯著。一是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及相關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船舶產業鏈依然是綠色低碳投資重點。隨著雙碳目標的穩步推進,“氣候風險管理”儼然是各行業發展的共同議題,如何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仍然在ESG投資中占據重要位置。二是“生物多樣性”已然成為ESG關鍵議題之中的新晉焦點,“生物多樣性”主題金融產品具有市場創新性與前瞻性,將會是一大突破點。三是“塑料行業”可持續項目及企業將會成為ESG投資又一關注點。今年11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會組織召開聯合國治理塑料污染政府間談判委員會,一起達成“終止塑料污染”的共識。金融層面,如何借助ESG投資工具,引導資金流向有助于塑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領域亦會是值得關注的新興方向。

經濟觀察報:推動ESG實踐過程中,企業如何平衡短期財務回報與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楊晨輝ESG實踐服務于企業全維度利益相關方,與企業獲取財務回報并不沖突,尤其是優質的ESG績效更具備獲得中長期盈利的屬性。從ESG的起源與本質來看,ESG作為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高度契合的理念本身,具有明確的長期性以及價值投資屬性。開展ESG實踐與能力建設的過程中,企業極有可能需要承擔一部分的成本,因而表面看起來短期財務收益有所下降,但是ESG的體系化建設具有分層級、分階段的過程屬性,因此不會對短期財務回報造成顯著沖擊,也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逐步開展。

經濟觀察報:在ESG實踐過程中,企業正面臨哪些難題?

楊晨輝ESG是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念,因此高質量的企業ESG戰略天然具有自上而下貫徹落實、自下而上實踐執行的系統性與完整性。這就同樣意味著,如果企業決意遵循ESG發展戰略,謀求更為長足的發展,就需要一攬子配合與支持舉措。一方面,企業ESG能力建設與業務優化涉及多部門、全鏈路的多個環節,那么具體成效就很可能受制于信息溝通問題、不夠及時的協調與響應工作。另一方面,ESG的關鍵議題細致,覆蓋領域與范圍廣闊。ESG戰略是頂層設計層面對于企業發展的要求,落在執行層面則需要諸如制定溫室氣體排放基線并對應降低排放量、完善環境管理體系、提升員工與客戶滿意度、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等具體子目標,既需要ESG專業人才儲備,又需要獨立而有效的方法學、工具指引。

經濟觀察報:企業制定ESG政策時,又該如何考量細分因素?

楊晨輝這取決于企業屬性(民企、國央企、外資)、是否存在涉外業務,自身所處的具體階段,以及所在行業的產業生命周期。舉例而言,涉及歐洲市場業務往來的新能源船舶行業企業與立足于本土的傳統能源企業在考量ESG發展的側重點會有所區分,決定了制定ESG戰略與制度的差異性。具體考慮的因素所涉甚廣,以國內外ESG政策制度與監管要求為核心,同時包含所錨定的ESG評級、ESG信息披露規范要求,以及企業內部現存體系架構與制度。簡單來說,外部因素決定了企業制定ESG戰略的方向性與技術性,內部因素決定了ESG整體戰略的可行性。即便我國的ESG發展已然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大部分的企業仍處于初級階段,適合于更為循序漸進的提升過程。

經濟觀察報:在ESG信息披露方面,企業如何確保信息的真實性、透明度和及時性?

楊晨輝可分為兩個維度,即內部與外部兩部分。一是企業內部針對收集數據采取準確性與完整性校驗。通常情況下,ESG信息披露的開展需要聯動全部門的配合,出于信息收集有效性、可追溯性以及完整性考量,建議內部設計ESG數據治理制度、流程以及相應規范,尤其是針對于定量數據構建明確的指標管理文件,用以界定數據收集邊界以及范圍。二是借助外部咨詢機構采取ESG咨詢、ESG鑒證等方式,專業支持企業審核相關數據的重大性與時效性。

經濟觀察報:ESG評級對于企業又意味著什么?

楊晨輝個人認為,ESG評級可以理解成是一定程度上對于企業ESG績效的衡量結果。倘若企業希望量化自身ESG績效水平,并以此作為下一步提升的錨點,ESG評級是個相對更為直接、客觀的工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對標的ESG評級將會是企業更需要關注的議題。國際ESG評級機構可能缺乏對于中國特色國情的考量,而國內評級機構又種類較多、紛繁復雜,企業還是需要按照自身實際需求加以甄別,并且多加參考,從而更好利用ESG評級兼容并濟的作用。

經濟觀察報:您如何看待中國在ESG領域的政策進展,政府、投資者和消費者又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楊晨輝我國ESG政策發展具有厚積而薄發,積極響應并有效服務于我國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理念的基本特點。今年4月和5月,三大交易所和財政部陸續出臺《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試行)》和《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形成了系統性的可持續信息披露要求,其中《基本準則》的發布更是統一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建設的代表性具體工作。與此同時,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調了“強化ESG治理、實踐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相關政策文件的陸續出臺互相聯動,充分釋放了全力支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信號,為相關工作在地域、行業范疇內逐步落實提供頂層框架,并且為企業開展ESG實踐與信息披露工作提供了明確抓手,具有顯著影響。

在推動企業ESG實踐的過程中,政府、投資者和消費者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某種程度,可以理解成相輔相成的三角關系,互相影響而協同,共同致力于引導企業在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同時,追求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取得中長期發展的平衡。政府作為頂層設計與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方,以監管的方式約束并指導企業ESG實踐行為。投資者與消費者都是企業生產運營的核心外部利益相關方,其中投資者可依據企業ESG績效評定結果改變投資方向與力度,消費者則更多以購買偏好、產品選擇表達對于企業ESG實踐的認可程度。因此后兩者的行為更具有市場化屬性,同時也決定了企業最為關鍵的相對競爭優勢。從我國ESG發展的脈絡以及系統化推進來看,政府監管與投資者投融資方向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消費者偏好則是決定企業盈利水平的關鍵,三者均具有強有力的指引性。

ESG創新部主任、高級記者
專注ESG領域專業報道,擅長宏觀經濟、國企國資領域報道,聚集深度分析報道、調查報道、政策解讀以及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