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_天堂8在线官网_国产丝袜精品丝袜久久_最近中文免费国语在线观看_在线观看黄网站

考核壓力下的“自救”:銀行人“互換指標”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7-02 16:48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老盈盈 

6月30日晚上十點半,在東北一家城商行工作的林女士為了完成一個消費貸測試額度(申請貸款者線上測試可申請的貸款額度)的指標,專門和同行互換了一個任務。該任務指標是當天才通知她的,而且必須在7月1日零點前完成。根據林女士所在銀行的規定,測額必須在同一個城市才能操作,而她的親戚好友都在外省,在這么緊急的情況下,她找了一圈朋友都沒結果,終于在晚上找到了一位也需要完成消費貸測額的銀行同業人員,兩人碰頭后為各自掃碼,順利互換了任務。

經濟觀察報記者發現,臨近季末和半年末的關鍵“時間窗口”,不少像林女士這樣的銀行人會求助同行互換消費貸任務。除了消費貸業務之外,儲蓄卡開戶、第三方支付渠道綁定銀行卡、個人養老金開戶、信用卡申請等,都可能成為客戶經理之間任務互換的內容。

對此,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銀行人選擇與同行互換指標,背后是行業考核壓力下的無奈選擇。在銀行體系中,客戶經理、柜員等一線員工常背負著繁重的績效指標,這些指標直接與收入、晉升甚至崗位去留掛鉤。當正常展業難以完成指標時,同行間便會形成一種“互助”默契:你幫我開一張信用卡,我幫你拉一筆消費貸,表面看似互惠互利,實則是壓力傳導下的“自救”策略。

薛洪言認為,這種行為如同雙刃劍,短期會緩解個體壓力,但也埋下了不少隱患。

 消費貸互換任務

林女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她并不負責與消費貸相關的營銷工作,但她們支行每人每個季度都要完成一個消費貸測試額度的任務。林女士早就完成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任務,但沒想到第二季度的最后一天,領導會讓她把部門里請假了的同事的任務也一同完成了。這種臨時增加的任務讓她措手不及,好在任務只需要測一下額度即可,不需要提款。林女士稱,他們完成一個測額獎勵30元,提款則獎勵100元。

但對于很多負責零售業務的銀行客戶經理來說,消費貸和他們的業績和收入密切相關,完不成消費貸指標,收入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6月末適逢月末、季末疊加半年末的關鍵節點,業績壓力倍增,銀行客戶經理對任務互換的需求也尤為迫切。

李女士是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深圳地區的零售客戶經理,她這個季末的業績保底任務是消費貸,每個月需要找10個測試消費貸額度的新客戶。距離6月30日季末考核結束還有5天,她還有好幾個新戶指標沒有完成,因此不得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帖子求助“有沒有同業互換指標,可以是消費貸測額,也可以接受其他互換指標”。

記者在一些社交平臺上也發現了不少“銀行消費貸任務互換”“有沒有北京的友友需要消費貸測額互換的”“銀行打工人消費貸互助貼”等類似的帖子,發帖人自稱來自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或農商行等客戶經理或柜臺員工。

從互換的任務內容來看,以測額為主,他們大多尋找同一個城市的同行進行互換,包括客戶經理之間的相互合作,或者各自介紹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為對方掃碼,以完成消費貸測額的任務。但也有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不需要在同一個城市也可以測額,但需要已開立該行的儲蓄卡。

對于銀行員工密集發帖互助的原因,李女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因為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正在大力推進當中,銀行有推廣信用貸的任務,為了進一步擴大信貸規模,就把具體的指標任務給到了基層員工去完成。有的銀行職員可能過了6月30日就不需要再跟進消費貸的任務,但作為零售客戶經理是需要持續完成指標的。

也有一位在北方地區工作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他們除了測額之外,也需要提款,但基本找不到可以放款的客戶。如果二季度末,沒有完成消費貸任務,會有相應扣罰,該季度可能就沒有績效了,或者績效會延遲發放。

其他任務互換

事實上,消費貸測額并不是銀行人士之間互助的唯一任務,從儲蓄卡開戶、個人養老金開戶、信用卡申請,都可能成為客戶經理之間的互換任務。

林女士在網絡金融部門工作,主要的工作是負責手機銀行注冊及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渠道綁定銀行卡等,每年都有任務指標,分攤到每一個月完成。林女士從事銀行業工作已經有十余年時間,從剛開始做柜員需要營銷推廣的時候就已經到處找親戚朋友幫忙完成任務。這么多年過去,能找的人基本“打擾”遍了,她也只能尋找其他的拓客方式。

近年來,她觀察到銀行同業喜歡用互助的方式完成各自的業務考核,在這當中有的同行喜歡同一任務指標的交換,有的則交換不同的任務指標,例如銀行人A幫助B申請一張信用卡,B為A也申請一張信用卡或者為A開立一個個人養老金賬戶。林女士逐漸地也開始使用這種互助方法,但她會更傾向于同一任務指標的交換,因為她對相關業務會更為了解。

在與同行交換任務的這段時間,她也有不少心得體會。比如,在她看來,能否交換成功“全憑良心”。她以自己的任務為例:她需要找同業幫忙在第三方支付渠道中綁定他們的銀行卡,但是她發現不少銀行職員答應進行互助,但在幫忙綁定銀行卡后,第二天就解綁了;這種情況不在少數,而這種綁定后又解綁的行為并不能計入考核指標中。

在林女士印象中,有一個月銀行的同事給她統計出21個新增的銀行卡綁定,結果她發現有11個不久后都解綁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她需要完成5個任務,她就得和同業交換8至10個指標,以防有同業“爽約”。

另一位負責信用卡任務的銀行人士亦告訴記者,他也和同業互換過信用卡任務,發現“爽約”的情況也不少,即今天答應幫忙申請一張信用卡,第二天就給客服致電稱不辦理信用卡了。

對此,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銀行人選擇與同行互換任務,核心原因在于業績考核壓力。銀行設置的業務指標一般都會與個人薪酬、晉升等緊密掛鉤,未達標可能面臨收入減少等問題,加上部分銀行考核周期短,為避免懲罰和獲取獎勵,以互換指標等方式來完成任務的現象就會存在。

薛洪言則進一步表示,尤其是一些新入行員工,既無穩定客戶基礎,又面臨“掛零”風險,只能通過社交平臺尋找同樣承壓的同行進行指標置換,甚至自掏腰包補貼客戶以提升測額成功率,但這種行為本質上是銀行將考核負擔在員工群體內部“平移”,并非真正的拓展客戶的行為。 

打破“唯數量論”的考核慣性

薛洪言認為,互換行為如同雙刃劍,短期緩解個體壓力,但也埋下了多重隱患。最直接的影響是數據失真:互換完成的指標并不代表真實的市場需求或客戶認可,反而掩蓋了實際業務短板;員工容易形成依賴“走捷徑”,管理層也容易誤判市場潛力或產品競爭力。

此外,更深層的影響則是資源浪費與風險積累:為完成互換任務,員工可能誘導客戶辦理非必要業務,消耗客戶信任;而“刷量式”的信用卡或貸款申請,也可能滋生違規放貸或過度授信風險。

他認為,從長期看,這種虛假繁榮會扭曲銀行對業務健康度的判斷,導致資源配置錯位。

同樣,王蓬博亦認為,銀行需要重視業務質量和客戶真實需求,提高考核中對客戶滿意度、業務長期風險等方面的考量比重。同時,銀行也應采用更加靈活且長期導向的績效考核體系,同時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評估,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以及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創造新的應用場景,從而幫助銀行員工更有效地達成業績目標,減輕短期壓力,促進銀行可持續發展。另外,銀行在構建績效考核體系時,也可以把員工技能提升、知識更新程度作為考核要點,以此促使銀行員工兼顧短期業績與長期目標的達成。

要構建健康的績效體系,核心在于打破“唯數量論”的考核慣性。就此,薛洪言建議銀行從三方面入手:

首先,降低單一規模指標的權重,引入客戶活躍度、長期價值貢獻、服務質量等質化維度。例如,信用卡考核可側重用卡頻次、分期轉化率而非開卡量;養老金賬戶可關注資金留存率而非開戶數等。

其次,建立差異化考核機制,區分存量客戶深耕與新客拓展,避免“一刀切”指標擠壓員工服務深度。

最后,強化過程管理與技術支持,通過數字化工具追蹤真實展業軌跡,減少對結果數據的過度依賴,同時為員工提供客戶需求洞察工具,讓績效的達成回歸到真實服務場景中。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廣州采訪部主任 關注華南金融機構、資本市場及區域內重大新聞事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