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_天堂8在线官网_国产丝袜精品丝袜久久_最近中文免费国语在线观看_在线观看黄网站

傾聽尼山2025 |孫曉梅:我們需要系統的家庭教育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7-02 14:54

編者按

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將在山東曲阜舉辦。

從2010年9月創立至今,尼山論壇匯集全球專家學者,匯聚世界文明智慧,共同為解決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貢獻智慧,正日益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凝聚人類文明共識的重要紐帶。

當下,全球政治沖突頻發、各國之間經貿壁壘陡增,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顯得尤為迫切。

本屆尼山論壇的主題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系與全球現代化”,并設置了“文明的起源與未來發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義和時代價值”“齊魯文化與世界文明”“在全球現代化進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視野下的家庭意義與社會發展”“人工智能發展與人類文明走向”等多項分議題。

這個世界如何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不同的文明如何相處和互鑒,人類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結合本次論壇的主題和各項分議題,經濟觀察報采訪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者與專家,以下是來自他(她)們的觀察、思考和期望。


張鈴/訪并文


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將于7月9日—10日舉辦。以此為契機,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了中華女子學院女性學系教授、西安培華學院女子學院院長孫曉梅,請她談談文明視野下的家庭意義,也包括性別平等和婚戀觀等問題。采訪那天,她剛剛結束在湖南的一項與家庭教育有關的調研。

孫曉梅長期從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工作。過去40多年,她一直致力于從立法、政策上改善婦女兒童的生活,參與并見證了中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的歷程。

孫曉梅曾參與推動《反家庭暴力法》立法和廢除嫖宿幼女罪,也參與《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制定和評估督導工作。2008年—2017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孫曉梅提交了婦女“兩癌”普查、男女同齡退休政策、反就業歧視立法等系列提案。同時,孫曉梅致力于中外女性學和家庭學教學研究工作,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女性學書庫、女性學系、女性學專業和家庭學專業。

在訪談中,孫曉梅談到家庭教育、育兒、婚戀觀等問題。孫曉梅注意到,這些年,中國各項與男女平等相關的政策都在大步往前邁進。“推進男女平等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們就這樣一個一個地克服問題往前走。”孫曉梅說。

|訪談|

與可持續發展緊密關聯的是婚育觀

經濟觀察報:往屆尼山論壇中有專家認為,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在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扮演著核心角色。你認為家庭在哪些方面對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孫曉梅:與可持續發展關聯最緊密的就是婚育觀。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戀愛、結婚、生育、養育孩子、教育孩子,就是一種可持續發展,人們可以通過健康婚育、科學育兒來推動家庭教育健康發展和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經濟觀察報:談到婚育問題,這兩年有代表委員在推動廢除離婚冷靜期,你對這個問題有關注嗎?

孫曉梅:我們需要一分為二看待。一方面,有人認為離婚冷靜期導致了一些悲劇的發生。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通過民政部門的說服、咨詢和調解,許多人選擇不離婚了。我們現在缺乏具體的統計數據,在冷靜期后有多少人選擇不離婚了 ?在冷靜期內發生的惡劣事件——家暴甚至故意殺人等,比例是多少?我覺得民政部門會有一個調研結果。所以,現在不是要討論是否取消離婚冷靜期的問題,而是要評估它。這種評估會有一個過程。

很多夫妻不知道怎么互相溝通、怎么調節夫妻關系、怎樣處理家庭生活。因為我們沒有在人的青少年階段做好家庭教育。數理化知識只是某個階段需要學習的,而家庭知識會是伴隨人一生的。

經濟觀察報:也有人認為,結婚也需要設置冷靜期,因為很多人結婚也是沖動的。你覺得這個想法有合理性嗎?

孫曉梅:有啊。有的人的婚姻是“昏著就進去了”,這就跟離婚一樣,他們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們需要樹立一個科學的婚戀觀,這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在西安培華學院女子學院工作,就是要把婚戀觀課程納入大學生教育,讓他們提前接受這方面的教育。

經濟觀察報:一個正確的婚戀觀應遵循哪些核心原則?

孫曉梅:第一,要看對方的人品;第二,要看兩個人的價值觀是否相符;第三,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妥善處理沖突和矛盾;第四,看雙方家庭能不能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進入婚姻前,至少應該了解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內容。現在很少有人看,出現問題才去查找。這些內容里會提到夫妻關系、子女關系、親屬之間的關系、財產關系和繼承關系等,很復雜,這都是結婚前應該知道的。實際上,這些知識應該更前置,應該讓大家在大學甚至高中階段去學。學完后,在他們戀愛的過程中,就會把這些東西自然而然地融入進去。有的地方在結婚登記處辦個班,讓新人學一學,但這時候已經晚了,他們已經到了領證階段。

經濟觀察報:對面臨婚育和職業發展問題的年輕女性,你最想傳遞的建議或鼓勵是什么?

孫曉梅:我要鼓勵大家的是,人生是美好的,每樣都要去嘗。生育后,女性的身體會發生變化,性格也會有所改變。這種體驗挺美好的,在沒有孩子之前是無法體驗到的。我們應該把這些信息告訴大家,而不是只宣傳帶孩子有多累。

在職業生涯中,女性面臨兩個挑戰,一是工作的挑戰,二是個人生活的挑戰。如果僅僅為了職業發展而放棄個人生活,或把個人生活關在一個很窄的范圍內,這對職業生涯也沒什么好處。很多有孩子的女性,她們的職業生涯同樣可以做得很好。而且,她們認真工作,孩子也會看見的,這對孩子的成長特別有利。 

家庭教育不局限于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經濟觀察報:結合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現代家庭如何承擔起文化傳承的責任?

孫曉梅:中國對儒家家庭文化的傳承,體現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尊重、孝親敬長、勤儉持家、家庭和睦、健康生活、成員平等和鄰里守望等方面。父母要養育好、教育好孩子,把好的文化教給孩子。要重視家庭家教家風一體化建設,如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諧等。要樹立正確的婚姻家庭理念,強調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家庭成員參與社會互動時,要尊重社會提倡的文明和道德習慣等。

經濟觀察報:你前一段在湖南做的就是有關家庭教育的調研,具體調研什么方向的問題?一線的情況和前幾年比有什么變化?

孫曉梅:我這次主要是調研家庭教育工作“十四五”規劃的情況,為制定家庭教育工作“十五五”規劃做準備。我覺得變化挺大的。我參與過對家庭教育工作“十三五”規劃的評估,也參與了家庭教育工作“十四五”規劃的制定工作。過去,家庭教育工作只有少數部門參與,例如婦聯和教育部,現在,許多部門都聯動起來。

經濟觀察報:這種聯動會產生什么積極效應?

孫曉梅:聯動的結果是,人們在各個領域都能體驗到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內容。比如,一些博物館會設置針對家庭的活動,一些圖書館也特別設置了親子閱讀區。一些公園和古跡遺址還專門舉辦家風展覽,比如眉山市的三蘇祠就舉辦過這類展覽。此外,婦聯的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社區的家長學校、教育部門的學校、衛健委的托育所、民政部門的婚姻登記處、檢察院的未成年人工作室等都有這方面的內容。

經濟觀察報:下一個五年,在家庭教育工作上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空間?

孫曉梅:下一個五年,我認為家庭教育的范疇不能局限于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而應擴展至家庭成員的全民教育。這種教育不僅包括家庭建設、家庭教育和家風傳承,還涉及社會治理領域。

當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下稱《家庭教育促進法》)較為狹窄,主要關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該法未能涵蓋家庭成員之間的教育,比如它沒有涉及怎樣去尊重老年人的教育,這造成一些農村地區老年人在養老方面的需求未能得到滿足,也是為什么現在我們要強調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還有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家庭教育促進法》缺乏強有力的機制來保障撤銷不合格監護人的資格后,如何做好后期托底工作。有的父母生了孩子也不管,直接將孩子交給農村的爺爺奶奶管,或者讓村里的干部管。有的孩子出問題后,老師打電話叫家長回來,他們也不回來。假如父母不負責任,另外的機構或者家庭能承擔好這些孩子的養育和教育責任嗎?

這次我去湖南調研,發現他們的做法已經超出了《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內容,把家庭建設的方方面面都涵蓋進去了,不僅是對兒童的教育,而是在生命全周期做好家庭教育。在江蘇、四川等省份,也有類似的好的做法。

孩子的社會化過程應提早開始

經濟觀察報:你提到留守兒童的問題,一些父母可能是面臨客觀的生存壓力,不得不外出務工,怎么解決他們的困惑呢?

孫曉梅:留守的情況現在已經發生了變化。城鎮化在推進,一些流動到城市的人把孩子接出去生活。另外,隨著鄉村振興,很多人回到了家鄉工作。留守問題仍存在,但是比過去有所減少。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城市能夠接納更多的流動人口,這一問題將得到逐步解決。

從留守兒童出現起,我就開始研究這個群體。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們缺乏系統的家庭教育。我們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家庭建設的理論是缺失的。例如,在國外,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有專門的家庭學科課程。這些課程在每個階段都會教導孩子,將來要如何養育孩子。等他們成為父母或者管理者時,就會運用小時候受過的教育,父母就不會把不滿12歲的孩子單獨留在家鄉,管理者也不會不為大家創造帶孩子生活的條件。

孩子在教育階段接受的培養和熏陶,會讓他們在成立家庭后知道應該怎么做。這就和婚戀結合起來。為什么現在很多人不愿意結婚、生孩子?他們很盲目,在成長過程中沒人去教育他們,很多人的教育來自手機上的內容,這些內容里有偏頗、錯誤的部分。比如,月子中的嬰兒其實應該在母親的懷抱里,因為孩子在母親的肚子里時,就已經開始接觸母親的氣味和聲音。結果孩子出生后,卻要交給月嫂這樣的陌生人去帶。我會和大家講,孩子一定要自己帶。

經濟觀察報:可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果女性自己帶孩子,可能對她的職業發展帶來一定干擾。

孫曉梅:現在,媽媽的產假很長,而且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所以媽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地照顧孩子。不過,在媽媽返崗工作后的這段時間,托兒所的力量不強。目前國家正在致力于0至3歲托育服務的研究和改進,并投入了大量努力。

經濟觀察報:你提到產假問題。有觀點認為,延長女性產假會對企業招聘女性員工產生負面影響。還有人提出,應該讓父親和母親共同休產假,以減少這種歧視的發生。你有何看法?

孫曉梅:目前,許多地方已經有了男性育兒假政策,但實際執行的不多,這有待于觀念的轉變。我們應該督促企業更好地落實政策。此外,我們還需要更多政策上的傾斜。比如,針對女性職工較多的企業,國家是不是可以降低稅收?這一點我們正在研究。

根據我們的調查,在國外,很多大公司不僅有女性產假,而且在孩子兩到三歲期間,母親的工作時間還可以減少一到兩小時。對那些希望在這一時期照顧孩子的父親,這些企業也會給出相應的支持。這表明,這些企業已經具備了很好的意識。我們要把這種意識推廣到我國的大企業,要和企業工會聯系,加強職工福利。

經濟觀察報:在育兒方面,你覺得政府還有哪些可以做的?

孫曉梅:首先,政府應研究并大力出臺一些政策性補貼。目前,有些地區已經推出了補貼,每個孩子每月給托育機構補貼100元,我覺得補貼標準太低了。如果國家層面可以給托兒所補貼500元,地方政府再補貼500元,托兒所的積極性就會出來。此外,政策還應包括對托兒所的直接補貼,而不只是依賴于對孩子的補貼,因為托兒所若沒有孩子入托,便無法獲得這些補貼。

我們已經解決了幼兒階段的問題,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都做得挺好的。如果我們把托兒階段的問題也解決好,很多女性會愿意生孩子的。而且,孩子的社會化過程應提早開始。在0至3歲這個階段,應該盡早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接觸,而不是等到3歲以后到幼兒園才開始。

推進男女平等是一個過程

經濟觀察報:你是否關注到近期公眾對“媽媽崗”政策的討論?這個政策的初衷是什么?怎么看待一些質疑聲?

孫曉梅:設立“媽媽崗”的初衷是為了幫助那些回家生完孩子后想出來工作的女性實現階段就業的,是對女性的一種關愛。男性不會因生育而中斷職業,但女性有可能會。有人認為“媽媽崗”是對女性的歧視。我所在的一個婦女研究群里的專家對這個問題也有討論,討論是否改成“家庭崗”或“女性崗”,但背后其實還是“媽媽崗”。

實際上,這幾年好多地方都有“媽媽崗”,但之前很少有人關注這個政策。在進行性別政策評估和對政府工作進行評估時,我們都要求“你們要關注這些有孩子的媽媽”。各個省都在研究如何幫助有孩子的女性把工作和生活兼顧好。為了做“媽媽崗”,政府需要做很多工作,需要進行調查,需要和企業溝通,讓企業拿出一些崗位設成“媽媽崗”,需要鼓勵女性出來工作等等。

經濟觀察報:在推進男女平等時,許多事情有一個過程。

孫曉梅:必須有一個過程。我們正在往男女平等邁進,但現在還有很多的不平等,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們就這樣一個一個地克服問題往前走。

經濟觀察報:在性別平等方面,你覺得這40多年里,最重要的進步和變化是什么?

孫曉梅:最重要的進步和變化是在1995年。中國的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是在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上提出的。當時國際社會要求我們把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我們必須有所回應。怎么納入呢?在制定這一國策時,我也參與了討論。當時,有很多個備選詞,包括婦女解放、婦女發展、社會性別、社會意識、男女平等,最后我們選用了男女平等,這個詞真的很合適。

現在,我們各項與男女平等相關的政策都在大步往前邁進,包括《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等的出臺和修改等,都是把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作為精神支柱的。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大健康新聞部記者 關注健康領域大公司、大醫生、重要事件、人物。郵箱:zhangl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