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7-01 23:02
伍里川/文 全網出圈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正在用“連創紀錄”的方式讓人更牢地記住它。
6月29日晚,蘇州隊在主場昆山市奧體中心迎戰揚州隊,43617人現場觀賽,刷新“蘇超”紀錄。這意味著,6月21日常州隊主場36712人觀戰的最高記錄只維持了8天;6月15日徐州隊主場30823人的現場觀賽記錄,只“捂熱”了6天。而且,歐洲五大聯賽之一的英超聯賽,場均觀賽人數是4萬人,這場比賽的觀賽人數趕上了英超。
數據的背后是更多急著搶票的球迷。從“蘇超”第二輪開賽起,我幾次掐表搶票,都只見“秒光”。7月5日,南京隊將主場遷至南京奧體中心。我本以為座位多了,票好買一些,然而現實是骨感的:我再次品嘗到一秒前滿懷希望、一秒后以失敗告終的滋味。“失意者聯盟”是客觀存在的:大麥網顯示,這場比賽有84.8萬人“想看”。
換個角度看,“蘇超”現場觀賽人數的記錄,還可能繼續刷新。南京奧體中心13年前創下的65769中超觀賽記錄,幾天后會被打破嗎?
“蘇超”究竟有什么魅力,讓它火爆到沒朋友?
“蘇超”是在特定的語境下誕生的賽事。作為一個經濟強省,江蘇向來擁有火熱的足球氛圍,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并沒有頂級聯賽球隊。這份缺憾,在我們這些資深球迷心中帶有深深的痛感。這幾年間,我和球友們去南京奧體中心踢過球,面對曾是江蘇舜天和江蘇蘇寧主場的寂寞草坪,難掩心中失落。
“蘇超”作為一種彌補,極大地呼應了江蘇人的足球情結,激發了球迷在詮釋足球文明時的創造性,給江蘇人帶來了無盡的快樂。這也是“蘇超”被稱為“天才發明的聯賽”的內在原因。
但“蘇超”的意義肯定不止于此,因為不只是江蘇人愛“蘇超”,省外球迷也愛。數據顯示,在常州對戰南京的比賽中,省外觀眾超過1萬人,占比超過27%。
何以如此?在我看來,純粹的足球,是“蘇超”的立身之本和走紅原因,是這項地方聯賽“沖出江蘇,走向全國”的隱性驅動力。
很多從不關注足球的人關注“蘇超”,是從熱梗和段子開始的。從“蘇超”第一輪開始,各種熱梗就如影隨形。的確,熱梗和段子的風行,讓“蘇超”成功破圈,也找到了一個個“流量池”。但是,熱梗和段子背后的真實心態更令人探究。一句“沒有假球,只有世仇”,于調侃之間演繹出了“蘇超”文化的精髓:真刀真槍地踢,真情實意地挺。
在這個素以“散裝”“大內斗省”聞名的省份,13座城市“誰都不服誰”的屬性,被足球更直觀地表達出來。無論是南京隊和南通隊的“南哥之爭”,還是常州隊屢打屢敗的“筆畫保衛戰”,抑或“早茶德比”“海鮮德比”,都在嘻哈的表象下,展現出寸土必爭、捍衛城市榮譽的足球精神。
哪怕是輸了球的球隊,也會因為“永不言棄”“拼到抽筋”的勁頭,獲得球迷認可。6月21日晚,在暴雨中,數萬球迷高唱《紅日》,為0:4輸給南京隊的常州隊員打call,讓很多球員和球迷落淚,成為“蘇超”賽程的經典一幕。而類似的“名場面”比比皆是,例如,6月28日,淮安隊0:2不敵連云港隊球員賽后落淚,球迷在看臺上流著淚高喊“繼續戰斗”。
最好看的足球賽,絕不只是技術最上乘、打法最先進、進球最多,而是熱愛和激情極致釋放、球員和球迷雙向奔赴。一個擺脫了名利之累的足球聯賽,怎么可能不吸睛?怎么可能不打動人心?
多年來,“人情足球”“默契足球”讓球迷憤怒和失望。這種憤怒和失望,都轉化成對“蘇超”的愛,包括在“蘇超”之前就火熱過的“村超”。它們帶來的啟示也是真誠的:足球就該回到最純粹的模樣。遠離了功利、懈怠、消極的足球才會是球迷的心頭好,也才是一個國家足球發展的希望。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