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5-07 17:32
“五一”假期,當數百萬游客從河南安陽東站踏出高鐵時,映入眼簾的是用甲骨文書寫的“安陽東站”四個字。甲骨文是一種3000年前就已經存在的古老文字,也是安陽作為“文字之都”的特有文化標志。
近幾年,安陽旅游異軍突起,成為各大網紅城市中的一匹“黑馬”。2024年國慶假期,安陽市累計接待游客762.75萬人次,同比增長79.81%,位居河南省第三名;旅游總收入為48.45億元,同比增長84.38%。
幾乎每一名遠道而來的游客,都會把位于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當作必打卡的熱門景點。2020年12月,中國文字博物館和安陽博物館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此后安陽的游客數量迎來了新的高峰。當年,全國登記在冊的博物館共5788座,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僅204座,而河南全省僅有9座。
此外,中國文字博物館不斷推陳出新,推出了甲骨文水滸撲克等爆款網紅產品。目前,館內已有上千款文創產品在售,去年文創收入達到500萬元的歷史新高。
2022年至2024年,中國文字博物館接待游客人次分別為60萬、143萬和216萬。今年清明假期的4月5日,由于客流量較大,博物館一度啟動了限流措施。
姜華在安陽擔任地方接待導游已超過20年,她最直接的感受是:2024年安陽在形成新的“博物館矩陣”后,游客數量的增長勢頭比往年更加迅猛。
近幾年,“博物館熱”逐漸興起。2021年,國家文物局在《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從2020年中國文字博物館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至今,全國博物館備案數量已增加1000多家,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數量也從204家增加到327家。
中國文字博物館如何借助旅游熱潮,讓傳統文化變身為“流行文化”,同時在網紅經濟中保持專業度,或許能為這股博物館熱中的許多城市提供借鑒。
重視文創產品影響力
“五一”期間,中國文字博物館特別推出了“梁山一百單八將”免費集章活動,印章的圖樣源自博物館的爆款產品——甲骨文水滸撲克。
今年初,甲骨文水滸撲克就意外出現在2025屆上海市浦東新區初三語文一模試卷上,這也成為其爆火的原因之一。中國文字博物館文創工作負責人、安陽市字苑文化產業開發中心經理張一帆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年初,中國文字博物館線上店訂單量激增,連續一周的日營業收入均達到2萬元,其中甲骨文水滸撲克最為暢銷。
自今年1月6日淘寶年貨節活動啟動以來,中國文字博物館文創店的單日成交量較平時增長約700%,營業額增長約535%,并一度登上黑馬榜榜首。
而這并非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首次“出圈”。早在2022年的4月23至28日,由中國文字博物館授權開發的6款共30000份甲骨文動態數字作品陸續在阿里資產上線,每天上線的作品在10秒內即售罄。其中,作品《長生未央》的圍觀流量超過12萬人次。
除了館內的工作人員,社會力量也在為中國文字博物館持續輸出優質文創作品提供支持。從2017年開始,中國文字博物館就已經開始向社會公開征集文化創意設計作品。目前,博物館每三年舉辦一次漢字創意設計大賽。據張一帆介紹,包括今年爆火的甲骨文水滸撲克在內,博物館許多爆款單品的設計靈感都來源于比賽的獲獎作品。
隨著文創產品的熱度不斷攀升,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文創收入也在逐年增長。最近三年,博物館文創收入逐年邁上新臺階:2022年約為30萬元,2023年躍升至200萬元,在2024年則達到500萬元的歷史新高。同時,博物館每年都會推出上百款新品,至今已有上千款產品在售。
根據網店的消費數據和在實體店的觀察,張一帆發現,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消費主力軍是20—40歲的女性,消費目的主要是供子女學習相關知識。她相信,隨著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文創產品還將擁有更廣闊的消費空間。
堅守一座博物館的專業性
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初期建設時,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王寧牽頭組織了近40人的專家隊伍,為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編寫了知識文本。
“這些文本疊起來足有半米多高。”面對記者,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展示部副主任楊軍輝用手比劃著。
2020年5月,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開工。此次工程由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清華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中國文字學會會長黃德寬親自策劃選題,并聘請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軍和李國英、鄭州大學教授李運富,以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守安等領銜的國內頂級專家團隊編撰文本,對新展覽進行整體設計工作。面對如此嚴謹的設計流程,楊軍輝說:“展覽必須保證專業性,絕不能對游客產生錯誤引導。”
尤其在中小學教育方面,中國文字博物館在安陽市多所學校建立了館外教育基地。每年,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會定期前往合作的中小學及幼兒園,開展甲骨文知識入校宣講活動。同時,博物館還基于文字專業知識,指導合作學校設計校本課程。
以安陽的三官廟小學集團為例,據中國文字博物館培訓教育科副科長楊小玉介紹,博物館會派出講解員為學校開展課后延時服務,每學期不少于12次。館方還會對學生進行講解培訓,培養“小小講解員”。博物館還編制了一套甲骨文韻律操,在該學校進行試點推廣,并將其納入研學課程中的重要環節。
這種對專業性的堅守也延伸到了研學環節。楊小玉表示,安陽及周邊市縣的中小學都會選擇到館內開展研學活動,北京、山東、上海、天津等地也會組織青少年學生前來中國文字博物館研學。
續建工程中建成的博文館設立了專題陳列“字里乾坤”。該陳列以各類體驗設施和體驗項目為主,專為青少年設計,注重互動性和趣味性。
姜華認為,博物館本身就是安陽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根據她的經驗,無論是旅游團還是散客,安陽的幾家博物館都是行程中的重要一站。游客通常會先到市中心的中國文字博物館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再去殷墟博物館參觀具體文物,結合遺址了解商文明,這是典型的行程安排。
另一位在安陽擔任地接導游的毛靜表示,自2023年起,到安陽來的研學團數量迅速增加。家庭游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2024年殷墟博物館落成后,這一增長趨勢更為迅猛。
博物館為安陽做了什么
中國文字博物館在因安陽旅游爆火而獲益的同時,也在反哺這座城市的更多普通人。
胡衛民在中國文字博物館附近經營著一家餐館。他說,平時店內顧客大多是本地人,但每到假期,游客數量會明顯增多,其中大多數都來自中國文字博物館。
安陽當地的出租車司機左良也表示,每到清明、“五一”等節假日,出租車的派單量就會大幅增加。她說,雖然平時接單量不多,但到了假期,完全可以從早到晚一直接單,而乘客的主要目的地正是包括中國文字博物館在內的各大文博景區。
楊焱說,作為安陽城市中軸線的北端,中國文字博物館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安陽的一張“明信片”。一些從京港澳高速自駕到安陽的游客告訴她,中國文字博物館前的字坊是他們對安陽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同時,博物館幾名工作人員和胡衛民均表示,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文化休閑空間。
根據中國文字博物館官網,該館一期工程于2009年11月16日建成開放,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于2022年11月16日建成開放。兩期工程共占地470畝,主要包括宣文館、徽文館、博文館等主體建筑和漢字公園。
因為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存在,博物館周邊的房價相比其他區域高出約2000元/平方米。得益于后續工程的建成,博物館周邊的環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周邊的地產商甚至將“臨近漢字公園”作為賣點進行宣傳。
近幾年,中國文字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已經從安陽走出河南,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
今年4月23日,為迎接第30屆世界讀書日,中國文字博物館與當地有關部門合作,在鄭州地鐵紫荊山站大廳啟動了“甲骨傳文,書香致遠”快閃活動。活動內容包括讀書打卡、甲骨文講解、盲盒抽獎、歌舞快閃等。自1月24日起,一趟以“甲骨文中的家與國”為主題的地鐵專列每天都會在鄭州地鐵一號線往返十余次。
從2012年開始,中國文字博物館推出“漢字”巡展,展覽在國內和國外同步推進。在國內,展覽深入學校、社區、機關、軍營和企業,共舉辦115場。該巡展分文物展和非文物展兩種形式。文物展以館藏百余件文物為支撐,與國內各省市區博物館之間的文物交流展覽,目前已在各省市博物館展出19場。非文物展自2012年活動開展以來,已在國內外成功展出138場,其中國內展共96場。在國外,“漢字”巡展已進入27個國家,橫跨四大洲,共舉辦展覽42場。
楊軍輝曾參加過博物館的兩次國外巡展。他說,在巡展的過程中,他能感受到當地人對漢字文化的熱愛。此外,展覽也成為海外華人華僑的聚集地。許多華人華僑會帶著家人專程前來了解漢字和傳統文化。
(應采訪者要求,文中姜華、毛靜、胡衛民、左良系化名)
記者田進 實習記者 高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