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4-30 15:18
2025年4月29日晚間,濰柴動力(000338.SZ)發布了2025年一季度“業績單”。在這份業績報表中,中國最大柴油機制造商在今年一季度實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且利潤增速跑贏收入增速。
濰柴動力方面表示,在鞏固傳統優勢業務的基礎上,2025年濰柴動力已將新能源、數智化和后市場明確為主要戰略轉型方向,正在全力推進培育優質戰略增量。
利潤增速跑贏收入增速
根據這份業績報表,該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為574.64億元,同比增長1.92%;歸母凈利潤為27.11億元,同比增幅4.2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4.85億元,同比增幅5.98%,利潤增速持續跑贏收入增速。
報告期內,該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至22.2%。利潤增速持續跑贏收入增速,且顯著超越了市場預期。
不少行業人士預測,2025年將是重卡市場向上“逆襲”的一年,銷量規模很有可能重回百萬輛。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25年2月挖機銷量為19270臺,同比大幅增長52.8%。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并非被寄予厚望的出口方向,而是國內需求。2月份,國內共銷售挖掘機11640臺,同比大增99.4%。行業的預測與龍頭企業業績增長相互吻合。
在細分業務中,2025年一季度濰柴動力大缸徑、新能源業務表現突出。
一季度,濰柴動力銷售各類發動機21.7萬臺,同比增長5%。該公司重卡發動機實現銷量8.3萬臺,同比基本持平。備受市場關注的高端產品大缸徑發動機一季度銷量近2500臺,同比增長40%,其中受益于國內市場數據中心等基建機遇突出,大缸徑發動機國內銷量實現大幅增長。
濰柴動力方面表示,后續將發揮技術性能、產能、交付效率等優勢,加速搶占數據中心等重點高端市場,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
與此同時,濰柴動力新能源業務接連取得突破。
3月28日,濰柴弗迪(煙臺)新能源動力產業園首臺電池產品下線,該產業園由公司和比亞迪聯合打造,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專用電池生產基地之一。4月24日,濰柴動力旗下陜汽重卡發布了全自主新能源“智匯”重卡品牌,該品牌重卡搭載“濰柴新能源電池+法士特AMT變速器+漢德電驅橋”黃金動力系統,是國內三電軟硬件完全自主的充電重卡品牌。
新的戰略轉型
當下,濰柴動力所處的汽車以及零部件領域正面臨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
一方面,在新舊能源交替的過渡期,禁售燃油車已被各國提上議事日程,新能源車產量正迅速增長;一方面,在向AI時代演進中,傳統汽車制造業面臨著智能化、數字化的變革。在工業智能化與能源大交替的疊加作用下,汽車以及零部件產業面臨的或將是一場完全的顛覆。
市場回暖期正是企業戰略轉型的好時機。
濰柴動力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2025年濰柴動力已將新能源、數智化和后市場明確為新的戰略轉型方向。這將對企業未來業績帶來新的利潤支撐。
前文提及的3月28日濰柴(煙臺)新能源產業園項目一期投產,首臺動力電池產品正式下線,意味著濰柴動力擁有了覆蓋新能源動力總成、電機、電機控制器、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基地。這個中國最大的柴油發動機制造商完成了轉型新能源的關鍵布局。
濰柴新能源動力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兼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長祝成祥向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濰柴新能源在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大技術方向全面布局,借助企業全產業鏈能力,基于終端場景、工況,精準理解細分市場的客戶需求,快速準確響應開發新能源產品。”他表示,濰柴基于對商用車和工程機械應用場景的深刻理解,在動力電池熱管理、智能管理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等維度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根據制定的目標,2025年濰柴動力將在新能源業務實現“翻番以上”的增速目標,加速電驅動系統商業化,推動燃料電池技術攻關。
2025年,被稱為人工智能應用大規模落地的元年。
前些年,濰柴動力修改標志,特意標紅突出“AI”字樣時,就宣告了向人工智能的轉型。依托多年數智化積淀,濰柴動力通過“三步走”戰略完成從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跨越。2024年,該公司全新一代發動機數字化產業園投產。
濰柴動力流程與IT部部長常秀書向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這里每90秒就有一臺高端發動機下線,但看不到工人穿梭忙碌,因為“黑燈工廠”模式已實現關鍵工序全自動化。這座年產20萬臺發動機的超級工廠,裝配自動化率達80%,加工環節100%由數控機床完成,AI視覺檢測系統提升了檢測工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目前,濰柴動力數智化轉型成果已入選工信部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在常秀書看來,數智化既是轉型方式,也是企業增長極,濰柴動力通過打造數字化智慧生態,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2025年,濰柴動力還將后市場轉型作為年度“硬仗”進行部署,明確提出挑戰百億目標。
濰柴動力后市場業務公司總經理于超說,濰柴動力在發動機、商用車、工程機械等行業和市場領域的優勢地位,為進一步發展后市場業務提供了廣闊空間。隨著大客戶或車隊客戶比例增加,規模客戶更關注購、用、養、修等整體解決方案帶來的價值優勢和成本優勢,產業價值鏈向后市場轉移是大勢所趨。
這一轉型也符合行業規律。知名咨詢機構羅蘭貝格副合伙人林運表示,世界一流整車企業在后市場的收入占比在集團業務中可達20%至30%以上,并通過后市場解決方案業務實現客戶全生命周期內的持續營收。而國內頭部整車企業后市場收入平均小于整體收入10%,且營收以配件銷售為主,提升空間巨大。
于超指出,目前行業用戶在售后過程中普遍面臨著產品品質識別難度大、成本波動大、服務質量差異大、服務效率保障差等痛點問題。濰柴動力圍繞客戶周期需求,將產品、服務、技術等優勢資源組合開發,形成覆蓋更長價值鏈的W-TCO模式,推動發動機板塊后市場業務由單一賣配件向賣服務解決方案轉型,給客戶提供更優解的發動機服務托管方案,實現用戶、渠道和廠家的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