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4-20 19:18
4月19日,北京亦莊馬拉松開賽,這是全球首個人與機器人共同參賽的馬拉松賽事,一場特殊的“跑鞋競賽”也在悄然上演。
多位機器人選手腳踩運動品牌鞋款登場——冠軍“天工機器人”穿著印有“天工”字樣的跑鞋;亞軍松延動力的N2機器人腳踏斯凱奇童鞋;海派機器人選用特步提供的童鞋;而清華大學“通班”隊的夸父機器人則穿上40碼的成人運動鞋。
馬拉松跑鞋一直是運動品牌營銷中的“兵家必爭地”。在傳統賽事中,“跑鞋穿著率”(即參賽選手穿著某品牌跑鞋的比例)甚至成為衡量品牌影響力的核心指標。如今,傳統賽事延伸至機器人賽事,成為品牌方關注的新命題。
為什么機器人需要穿鞋?
“為了減震,也為了保護機身。”松延動力算法副總裁崔文昊解釋稱,跑鞋就像一層緩沖層,能夠有效吸收沖擊力,減少電機震動,延長機身壽命。此前的測試中,他們發現長時間裸足奔跑會導致螺絲松動,提高摔倒事故發生的機率。
由于松延動力N2機器人的腳僅有29碼,只能穿童鞋。為了找出最適配的鞋款,松延動力的工程師仿照專業運動員的訓練方式,對多種童鞋進行測試——控制天氣、路況、配速等變量后,重點對比電機震動等關鍵指標。最終,他們選定斯凱奇作為比賽用鞋,并進行硬件和算法的優化。
特步是本次機器人馬拉松的官方贊助商。這是他們首次贊助亦莊馬拉松,也是首次與人形機器人產生直接聯系。
特步相關負責人說,最初只是出于技術探索的興趣,提出了三個設想:機器人跑步需不需要穿鞋?是否存在合作可能?能否穿著特步跑鞋完成一場完整馬拉松?
為此,特步主動聯系了多家機器人公司,像向運動員推薦產品一樣,詳細介紹了自家跑鞋的科技含量和功能特點。
在調研過程中,特步發現,機器人選鞋有著天然的“結構難題”:它們的足底是標準的“平足”,且呈直角方形,缺乏人類足弓結構,使得市面上絕大多數跑鞋無法貼合。高端跑鞋上常用的碳板、弧形設計,反而會導致機器人摔倒。
這也讓不少機器人團隊轉向另一個方向尋找答案。經過反復測試和對比,幾個機器人團隊都發現童鞋成為少數“穿得上”“跑得舒服”的現實選項。
“我們不在意品牌和外觀,29碼、鞋底軟、穿得上就行。”松延工作人員在現場稱,“我們團隊夜里都在看鞋,就像給自家小孩買鞋一樣”。
身高僅82厘米的海派機器人并未選擇特步跑鞋,而是穿上了特步童鞋參賽。特步方面稱,跑鞋本就是為人類腳型設計,不太適合機器人,未來也暫無為其定制的計劃。此次合作的目的是探索技術可能性,未來特步跑鞋實驗室或許可以借助機器人技術,建立更科學、更高效的跑鞋測試體系。
亦莊科技職業大學的機器人更是因為足部過小,不得不在鞋底加裝橡膠材料,增強抓地力。
機器人穿鞋能否帶動消費?一位體育品牌稱,短期來看,這種品牌露出很難轉化為銷量。目前,消費者不會因為機器人穿什么鞋就買單。
經濟觀察報記者詢問多家品牌,他們都表示目前還沒有針對機器人的跑鞋贊助計劃。不過,他們更看重這次合作所帶來的試驗價值,比如,特步跑鞋實驗室未來或許可以借助機器人技術,建立更科學、更高效的跑鞋測試體系。
本周末舉行的北京半馬和上海半馬仍是各大運動品牌的營銷主戰場。就傳統體育營銷而言,今年的競爭焦點依然集中在賽事贊助權和跑鞋穿著率這兩個經典維度上。
特步方面稱,此次讓機器人穿特步跑鞋,品牌曝光度是主要考量因素。不過,這場由童鞋引發的運動品牌試水也許只是開始,目前機器人已經能夠參加足球、跑步等多項體育運動。若未來機器人賽事走向標準化與商業化,運動品牌之間或許會圍繞機器人體育賽事展開新一輪科技品牌營銷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