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5-10 11:49
今年3月,名創優品董事長葉國富出任永輝超市(603933.SH,下稱“永輝”)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后,首次以新身份亮相永輝的供應商大會,并宣布了供應鏈變革計劃:砍掉中間環節,采用裸價直采,和供應商建立簡單、真誠、陽光的合作關系,保障商品品質。
還有一項重要的計劃是,3年內與供應商共同孵化100個億元級單品。2025年,永輝計劃上架60個自有品牌的新品,孵化10個1億元級別的超級戰略大單品。通過供應鏈生態建設,預計在3到5年內,推動自有品牌達到永輝整體銷售額的40%。
據永輝副總裁、全國調改項目負責人王守誠介紹,根據區域和門店不同,目前永輝自有品牌的銷售額貢獻為5%到15%不等。
40%的銷售額占比目標,基本與國際零售巨頭的自有品牌營收貢獻相當。根據沃爾瑪中國此前公布的數據,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Mark銷售占比達30%。開市客數據顯示,2024年,其自有品牌Kirkland貢獻了其三分之一的收入。
難破解的貨架經濟學
“自有品牌是連鎖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取得新突破的創新模式。”永輝在其官網介紹,永輝的自有品牌開發起步于2002年。并且,永輝在早期就提出建設自有品牌是了解消費者需求變化的體現,也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2011年,永輝提出要培育自有品牌“半邊天”。
目標似乎總是遙不可及。在2016年至2020年的《公司戰略發展綱要》中,永輝再提,自有品牌的銷售占比要達到15%到20%。
在此期間的2017年初,永輝通過子公司收購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服務企業達曼,該公司被稱為開市客、7-ELEVEN的幕后英雄。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永輝借助達曼的國際資源,加碼自有品牌,強化供應鏈的重要動作。
2016年,永輝曾提出“云超”“云創”“云商”“云金”四輪驅動發展戰略,其中,云商主要聚焦供應鏈服務和自有品牌業務。
一位曾供職于永輝自有品牌業務部門的負責人向經濟觀察報介紹,彼時永輝提出的目標是自營品占營收比為2018年達到3%、2019年為5%、2020年為8%,該團隊有50至60人。
該人士介紹,永輝自營品的團隊會根據各區域的需求、消費者趨勢等開發品類,尋找供應商、推出商品。永輝會不定期舉辦內部的采購會,各區域采購投票,人數過半,自營品才能真正上市。彼時,永輝的全國門店被分為10個戰區。
然而,在自有品牌的推廣上,總部對于各區域沒有強制性要求,很多自營品在推廣中頻頻遇阻。比如,團隊開發了一款火鍋底料,自營團隊認為這款產品符合當時的消費潮流,團隊提交了3次。但在采購會上,各區域采購總監投票人數沒有過半。
王守誠解釋,這與永輝的收入模式有關,門店的盈利基本靠后臺的收入,即向品牌方收取進場費、促銷費、堆頭費等。簡單理解,那時的永輝是靠“賣貨架”賺錢,門店更愿意把貨架的好位置留給品牌方來賣錢,自有品牌產品只能靠邊站。
顛覆思維和運營模式
在自有品牌的開發上,永輝一直很執著。
調改之前的2023年,永輝自有品牌的銷售額為35.4億元,約占營業收入5%,同比增長8.26%。
永輝在財報中提到:“公司深耕供應鏈,已合作尋源廠家101家,建立 19個自有種植/養殖基地,如北大荒大米種植基地、谷潤小花糯玉米/拇指玉米種植基地等;搭建源頭直采項目27個,如蜜瓜項目、牛羊肉卷項目等;同時協同平臺營采聯合采購贛南臍橙,協同進口部聯合采購椰青等。”
2024年,永輝進入向胖東來學習的調改階段。王守誠說,在被調改的門店,永輝率先砍掉了自有品牌的SKU(最小存貨單位),也精簡了自有品牌的團隊。
向胖東來學習時,王守誠看到,胖東來希望推出一款辣椒醬產品,幾個工作人員在全國范圍內尋找符合自己要求和標準的供應商,幾個月下來無果,這個自有品的開發就此結束。
這個過程讓王守誠頗為驚訝。在他看來,包括永輝在內的很多企業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考慮到不浪費幾個工作人員的差旅費,也要做出產品給個交代,不會像胖東來直接放棄。
胖東來2024年公布的信息顯示,其自有品牌SKU有100多個,銷售額(含中廚)占比為30%。未來3年,胖東來自有品牌的銷售占比至少要突破50%。
自有品牌商品較高的毛利率也幫助胖東來擁有4%至5%區間的毛利率水平,零售行業通常的毛利率在3%以下。
王守誠認為,胖東來做自有品牌的邏輯是以商品和顧客為核心。永輝也要向其學習,這就意味著永輝要顛覆原有的思維和運營模式。
面對40%的收入占比目標,永輝的自有品牌的開發究竟要怎么做?如何去顛覆原有模式?王守誠就這些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解答。
|對話|
經濟觀察報:永輝提出要升級供應鏈,外界分析,這是因為既要在供應鏈上獲取更強的議價能力和成本效應,也是為開發自有品牌鋪路,這個分析對嗎?
王守誠:永輝進行供應鏈的升級,是因為原來的體系“跑”了很多年,但這個體系已經衰落,整個行業和友商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永輝要跳出原來的曲線,完全“去后臺化”。
傳統意義上,超市是品牌商的搬運工,只要幫品牌方把商品搬到貨架就可以。我們原來不是賣商品的,其實是賣貨架的。
現在,永輝要去掉賴以生存的后臺收入。這意味著永輝要聚焦商品,供應鏈也要聚焦到顧客和商品上。永輝的出發點已經不一樣了。
另一方面,消費趨勢不斷變化,渠道也在不斷豐富,現在已經是買方市場。誰更了解用戶、能洞察到用戶需求、幫助用戶開發出好商品,才能得以長遠發展。
永輝的供應鏈升級是按照商品邏輯在進行。我們希望與頭部供應商保持一種以商品為焦點的合作模式,實現彼此互利。這件事在永輝內部被放到了最高位。
在供應鏈大會上,我們宣布要與上百家頭部供應商的第一負責人進行面對面交流。供應商大會第二天早上起,連續2天,我們見了40多位重要品牌的負責人。
大家達成一個共識,以前品牌商在渠道投入了大量費用,但產出不是很好,渠道的結果也不好。現在我們要拋開這種無效的投入,聚焦到商品上。
經濟觀察報:聚焦商品體現在哪里,永輝怎么和供應商談?
王守誠:我們強調“一個反對”,即反對換一批采購員換一批供應商的做法,要建立穩定、陽光、開放的供應鏈。
調改后,永輝可以給品牌方更好的展示權限、足夠的曝光和產出,也能給“新奇特”產品展示機會。永輝現在的客群跟優質品牌商的優質產品更加匹配。
此外,原來貨架的好位置是賣出去的,現在完全按照商品中心的規劃來落實。每家店、每個貨架端放什么商品,商品中心統一調配,也敢于承諾給供應商。
經濟觀察報:核心供應商也有自己的品牌,想要進入到永輝的渠道,二者怎么平衡?
王守誠:在自有品牌開發上,永輝和核心供應商要打造更為深度的合作模式。我們帶著終端的預期需求、更明確的消費者畫像,與核心供應商打造符合未來趨勢的商品。
如果單純做貼牌產品對品牌是有傷害的,且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更沒有體現差異化優勢。我認為,現在永輝強調的自有品牌開發,是對品牌商更有幫助的合作,雙方共同研發和推進,而不是一方單向地獲取。
經濟觀察報:永輝做自有品牌多年,原來的開發有哪些問題,現在怎么去解決?
王守誠:永輝以前做自有品牌的思路是SKU很多,恨不得每個品類都有自有品牌。但在門店端,當自有品牌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給顧客傳遞價值時,門店對自有品牌的推廣和執行力度是不夠大的。當然,我們會強制門店把好位置留給自有品牌的商品,但門店會比較反感。所以在過往體系里,自有品牌的建設始終沒有形成合力。
目前,永輝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由原來“全國—省區—區域—門店”的架構,改成現在“全國—大區—門店”的架構。門店的商品都由商品中心來規劃,實現統一管理。
經濟觀察報:現在永輝開發自有品牌的原則和標準是什么?
王守誠:我們自有品牌開發的理念是圍繞對顧客負責的原則,找到能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商品。比如某個品類,品牌商已經做得很好了,自有品牌的優勢和差異是什么、給顧客帶來的價值是什么,這個邏輯要講清楚。
舉個例子,我們現在正和胖東來的團隊尋找奶源,開發一款奶制品,找了快3個多月。在我們考核的標準中,不只對奶源、產品標準有要求,對產品倡導的理念也會提出要求。自有品牌也要講清楚商品的文化價值,這點也很重要。
胖東來自有產品開發的要求就很全面,除了產品標準、工藝標準外,對企業的管理流程也會提要求。
經濟觀察報:品牌商或許會擔心,好位置都留給自有品牌產品?
王守誠:不會。商品中心會規定好服務運營標準,例如貨架上擺什么商品、端堆要出現哪些商品等,門店要做好執行落地。商品中心規劃的邏輯是,一方面看毛利率,這是一個考核值;另外,動銷率也是很重要的考核標準,即一款好位置上的商品能否帶動其他商品的銷售。哪款商品的動銷更高、轉換更高,位置就更好。我們對品牌商品和自有商品是一視同仁的,哪個好就往前推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