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我今年45歲,是一名中學語文老師,和丈夫結婚已經22年了。最近半年,我感覺自己頻繁陷入情緒崩潰,甚至想過離婚,但想到孩子和父母,我又咬牙堅持著。我知道,我的問題可能和我的童年經歷有關。
我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父母把所有的資源都傾注在弟弟身上。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我就住校了,每周末回家,只能吃到弟弟剩下的飯菜。父親還經常說:“你是個賠錢貨,不如早點嫁人。” 那時候,我感覺自己就像個被遺棄的人,沒有人關心我的感受,也沒有人重視我的存在。
成年后,我拼命讀書、工作,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終于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大學生。我以為,通過自己的努力,我能夠擺脫童年的陰影,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婚姻卻成了我新的牢籠。我的丈夫是公司高管,事業非常成功,但他對我的態度卻冷漠疏離。他很少主動關心我的需求,甚至連我們的結婚紀念日都能忘得一干二凈。我變得極度敏感,只要他加班沒有及時回消息,我就會胡思亂想,懷疑他出軌;只要他和女同事開會,我就會整夜失眠。
上周,我參加了一次同學聚會,看到當年住校時唯一關心我的閨蜜如今婚姻幸福、事業有成,我突然意識到:我一直在用 “婚姻” 來填補童年的空洞,卻把丈夫當成了 “替代父親”。這種依賴讓我感到窒息,但離開他又讓我害怕孤獨。
我該怎么辦?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也不知道該如何繼續這段婚姻。
——中女
回復如下:
童年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往往會成為成年后親密關系的 “情感陷阱”。雖然你的困難與童年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請相信,你完全有能力打破這個循環,重獲幸福與自由。
你的童年,父母的忽視讓你形成 “我必須通過依附他人獲得愛” 的信念。婚后,丈夫很容易被潛意識視為 “理想化父母”,期待他給予你在童年缺失的愛與關懷,試圖通過他的認可來填補童年時留下的情感空洞。但請你仔細覺察一下,當你因丈夫的冷漠而痛苦不堪時,這種痛苦的本質其實是在重復童年時期 “被拋棄” 的恐懼。換句話說,你對丈夫的依賴,更多地是為了彌補童年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由于父母對你的情感需求比較忽視,你未能建立起安全、穩定的依戀關系,導致你在成年后的親密關系中,也會表現出過度的焦慮和不安。當你的丈夫加班未回消息時,你會腦補他出軌;當他和女同事開會時,你會整夜失眠,這些反應都是焦慮型依戀的表現。你過度關注他的行為和動向,通過這種方式來尋求安全感,但這種方式往往適得其反,讓你的丈夫感到壓力,也讓你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
要改變現狀,首先要重建自我認同:從 “受害者” 到 “創造者”。你多年來一直將價值感建立在外界的認可上,無論是通過努力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大學生,還是在工作中取得成績,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然而,這種方式并不能讓你獲得真正的滿足和幸福。要改變這種狀況,你可以嘗試以下行動:每周至少拿出 3 個小時進行 “自我投資”。比如有的人學生時代熱愛寫作,現在可以重拾這一特長,開設一個公眾號,記錄你的教育心得、生活感悟以及情感歷程。這不僅是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更是一個讓你梳理內心、提升自我價值感的途徑。你可以將教學中遇到的有趣故事、學生的成長變化等寫成文章分享出去。比如,當你成功引導一個對語文不感興趣的學生愛上閱讀時,你可以在公眾號上詳細描述這個過程,分享你的教育方法和感悟。通過讀者的反饋和點贊,你會發現自己的價值不僅僅局限于家庭和婚姻。同時,制作一份 “能力清單”,列出你擅長的10件事,如課堂設計、詩歌創作等,并將它貼在床頭顯眼的位置。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睡覺前,看看這份清單,提醒自己是一個有能力、有價值的人。在自我肯定的暗示下,你會逐漸建立起獨立的自我認同,不再依賴婚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自我價值感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對伴侶的情感依賴。當你能夠從內心認可自己時,你在婚姻中的心態也會更加平和。
發展婚姻外幸福系統,讓幸福不再單一依賴。目前,你將過多的情感需求都寄托在婚姻上,這使得婚姻成為了你生活的中心和重心。一旦婚姻出現問題,你的整個世界仿佛都會崩塌。因此,你需要發展一個 “婚姻外幸福系統”,讓你在婚姻之外也能獲得情感支持和價值感。你可以加入一些女性成長社群,例如 “女性讀書會”,每月參加一次線下的分享活動。在這里,你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女性朋友,與她們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互相支持和鼓勵。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婚姻。同時,在職業上也可以進行一些突破。憑借你的專業能力,你可以申請成為市級語文教研員,積極參與各種教研活動,撰寫教學論文,開展公開課等。通過這些努力,你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能在專業領域獲得更多的認可和尊重,從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有數據研究表明,擁有 3 個以上社會支持源的女性,婚姻滿意度可以提升 47%。當你有了豐富多樣的情感支持來源,婚姻中的波折就不會再輕易將你擊垮,你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婚姻生活。
培養自我關懷儀式,給予自己溫柔呵護。在長期的婚姻困境中,你可能忽視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關愛和呵護。現在,是時候開始培養 “自我關懷儀式”,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你可以每天進行 10 分鐘的正念練習。早晨起床后,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坐下,閉上眼睛,專注于自己的呼吸,感受空氣進出鼻腔的感覺,將雜念逐漸排除,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晚上睡覺前,記錄下 3 件與婚姻無關的感恩小事,可以是學生的一句暖心話語、朋友的一次關心問候,或者是自己完成的一件小成就。通過這樣的方式,你能夠培養積極的心態,關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此外,準備一個 “情緒急救包”,當你感到情緒崩潰時,可以打開它來緩解情緒。在 “情緒急救包” 中,你可以放入熱茶、香薰蠟燭、勵志語錄等物品。例如,在你感到焦慮和煩躁時,泡一杯熱茶,點燃香薰蠟燭,坐在沙發上閱讀勵志語錄,讓自己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通過自我關懷儀式,你能夠有效緩解壓力和焦慮情緒,提升自己的心理韌性,讓自己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更加堅強。
婚姻是錦上添花,而非救命稻草。在婚姻中,我們需要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我們無法完全改變對方。你無法刪除自己的童年創傷經歷,也無法控制丈夫所有的行為和想法。但你能控制自己的應對方式,以及對自己生活的態度。因此,你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核心信念,建立一種健康的自我認知:“我的價值不由婚姻狀態定義,我首先是為自己而活的女性。” 當你能夠真正接納這一觀念時,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和自由,不再被婚姻中的種種問題所束縛。
盡管我們希望通過努力改善婚姻狀況,但如果在一定時間內沒有看到明顯的改變,也需要有勇氣為自己設定一個 “止損時間表”。如果你在接下來的半年或一年時間,你做了很多積極的嘗試,但是他的行為模式沒有出現積極的改變,那么你可以考慮與他分居冷靜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你可以更加清晰地審視這段婚姻,思考它是否還值得繼續維系。你要允許自己 “為尊嚴而戰”,而不是一味地 “為家庭完整而忍”。當婚姻帶給你的痛苦遠遠大于幸福時,你有權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