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持續推動社會組織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發揮社會組織促進畢業生就業的積極作用,助力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2025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較2024年增加43萬人。面對龐大的高校畢業生群體,疊加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就業工作壓力不小。高校畢業生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與社會發展穩定大局,是社會民生保障的關鍵環節。
4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有關情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俞家棟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對于今年就業形以及下一步穩就業將會采取哪些舉措,俞家棟表示,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重點有五個方面:一是持續挖潛擴容就業空間,二是打好穩就業政策組合拳,三是突出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四是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五是加強就業公共服務。
為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今年以來,國家連續出臺一系列“穩就業”政策,充分釋放就業補貼、穩崗返還、社保降費等政策紅利,加大穩崗惠企力度。各地也紛紛舉辦“小而專”現場招聘會、開展技能培訓實訓、出臺引才留才政策,持續加碼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力度。
根據央視報道,廣東瞄準產業發展,釋放崗位潛力,佛山的醫療衛生專場招聘會提供了6500個崗位。南方醫科大學會場,257家用人單位涵蓋三甲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廣州中醫藥大學招聘會場,77家中醫院與藥企共同招攬中醫藥傳承創新人才。
江蘇南京的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按照產業細分領域,劃分了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低空經濟和航空航天等9個專區。同時,招聘會現場還有AI面試、職業測試、簡歷問診等交流互動項目。
河北省人社部門聯合金融機構推出“人社惠企貸”升級版,擴大覆蓋范圍、提升授信額度,降低貸款利率,并推出組合貸款模式,讓創業者貸得到、用得好。今年前4個月,全省共發放“人社惠企貸”120億元,幫助2896家企業實現穩崗擴崗促就業。
護航高校就業,還應該構建全鏈條、多層次、精準化的就業服務體系。一方面,要打通”產學研用”協同通道,推動高校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將行業前沿技術融入教學體系,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積累實戰經驗,提升崗位適配度;另一方面,需完善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服務,從入學之初便開展職業生涯教育,通過一對一咨詢、模擬面試、簡歷工坊等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掌握求職技巧。同時,還要重點關注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畢業生的實際困難,建立及時的精準幫扶服務機制。
此外,還需加強就業市場監管,規范招聘行為,打擊虛假招聘、就業歧視等亂象,維護公平就業環境。例如,詐騙分子以“高薪就業”為誘餌,誘導畢業生參加高價培訓課程并辦理貸款,承諾“培訓即就業”,實則課程質量低劣,最終導致學生背負債務。虛假招聘與中介陷阱也屢見不鮮,虛假中介虛構崗位、收取高額中介費,或用人單位設置“試用期陷阱”,延長試用期限、拒繳社保;更有甚者冒充央企、國企發布“內部招聘”,以“編制指標”“崗前培訓”等名義騙取錢財。
近年來,跨境務工騙局也呈現高發態勢,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護航中不可忽視的隱患。一些不法中介利用畢業生涉世未深、急于求職的心理,以“高薪海外工作”“海外勞務派遣”等噱頭實施詐騙,通過虛假合同、偽造簽證、收取高額中介費等手段,誘騙畢業生偷渡至境外,強迫從事詐騙、賭博等違法活動,甚至面臨人身安全威脅。
護航高校就業,需要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就業信息平臺和更加有針對性的招聘會,確保招聘信息安全透明。穩就業需要政策環環相扣、落實到實處,各方凝聚政策合力,共同織密就業保障網,將短期應急舉措與長期制度建設相結合,讓高校畢業生實現平穩就業,在安全、公平、有序的就業環境中實現職業發展與社會價值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