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AI戰場硝煙彌漫,局勢突變。
DeepSeek的橫空出世,打破了中國大模型市場原有的脆弱平衡,行業中強堆流量、開源護航、先發優勢等“防線”遭到動搖。隨著短暫窗口期的結束,真正的“無護城河”時代即將到來。
進入2025年,大模型競爭進入殘酷加速階段。頭部廠商幾乎同時調轉槍口,全面壓上——比速度、卷性能、拼成本、搶應用。百度、騰訊、字節跳動等悉數下場,在模型、平臺、協議、生態四條主戰線全面開火,每一個領域都是正面肉搏。這是一場零和博弈,牌桌之上,留給玩家的座位越來越少。
在這樣的背景下,4月25日,在武漢召開Create 2025 百度AI開發者大會。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用一場90分鐘的發布會,給出系統化回應:當中國大模型進入“無護城河”時代,百度要如何打贏?
百度的答案,不是單點突破,而是一套遞進式戰略體系——模型迭代、應用爆發、底層標準三線并舉,以“模型——應用——協議”的三重邏輯,重塑進攻陣型,力圖在新一輪AI戰爭中奪回話語權。
模型突圍,重回第一梯隊
作為AI戰役的底座,基礎大模型的性能與成本既關乎算力與技術實力,又決定了一家企業能否在AI戰爭中站穩腳跟、走得長遠。
在Create 2025大會上,百度一口氣發布了兩款核心升級模型——文心4.5 Turbo與文心X1 Turbo,具備多模態、強推理、低成本三大特性。
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文心大模型X1 Turbo,價格優勢顯著。文心大模型4.5 Turbo,每百萬token的輸入價格僅為0.8元,輸出價格3.2元,相比文心4.5,價格下降80%,僅為DeepSeek-V3的40%;文心大模型X1 Turbo,輸入價格為每百萬token 1元,輸出價格4元,相比文心X1,性能提升的同時價格再降50%,僅為DeepSeek-R1的25%。
李彥宏認為,當前開發者做AI應用的一大阻礙,就是大模型成本高、用不起。成本降低后,開發者和創業者們才可以放心大膽地做開發,企業才能夠低成本地部署大模型,最終推動各行各業應用的爆發。
截至2024年末,文心系列模型日均調用量突破16.5億次,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超33倍,廣泛滲透至央國企、金融、制造等高門檻行業。
前述兩大模型的共同特點是強調“效率優先”。
在技術路徑上,百度強化了RAG和iRAG兩項核心能力。RAG通過“理解-檢索-生成”協同架構,提升了信息召回和生成精準度,在復雜問答和內容創作中優于競品。iRAG則融合百度多年搜索技術與海量圖像庫,提高圖像生成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效減少內容編造和“AI感”過重的問題。
百度在模型效率上的技術棧也值得注意。FlashMask動態注意力機制提升了長文本處理性能;異構專家機制解決了多模態融合中常見的梯度不均衡問題;結合時空壓縮技術,百度模型可更高效處理長視頻和圖文混合輸入,提升理解深度與生成穩定性。
與行業中其他重磅ai的打法不同百度顯然打出了一種獨特的“效率戰術”:不是追求最激進的規模擴張,而是用性價比和落地能力,穩扎穩打重新占領高價值陣地。在全球大模型博弈進入“拼基礎設施能力”的階段后,百度不是最激進的玩家,卻是“卷效率”最徹底的選手之一。
產品解決現實問題
模型不是終點,場景穿越、現實落地,才是兌現價值的唯一通道。
百度此次大會集中發布六款關鍵AI應用,展現了“智能體+工具鏈”的系統布局。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產品秀,而是一場面向未來AI主戰場的武器展示。
首先是高說服力數字人,這不只是虛擬主播,而是劇本驅動、情緒調控、多角色協作的數字銷售與服務系統,已在電商、金融顧問、游戲引導等高信任場景落地。
其背后由腳本驅動的多模態劇本引擎支持,具備情緒調控、手勢語音同步、實時互動響應等功能,能根據直播間熱度自動調度“助播”“場控”等AI角色,實現類真人的自然交流與超真人的穩定表現。
其次是“心響”App,被視為百度Agent戰略的前鋒部隊。與傳統AI助手的“對話式工具”不同,心響真正具備復雜任務拆解與執行能力。它集成了瀏覽器、代碼執行器、圖表生成器等組件,具備自然語言驅動的端到端任務流。
用戶只需一句話,就能完成如活動方案生成、出行預訂、投資報告撰寫、財務匯總等流程級任務交付,是百度“可執行智能體”戰略的第一張王牌。
作為開發體系中的生成入口,“秒噠”被定位為AI時代的開發界面。三分鐘生成應用、無代碼編程、多智能體協作,真正實現從“中心化開發”向“全民開發”的轉變。
Create現場展示的案例中,一位陜西果農通過秒噠生成了蘋果電商平臺;一位退休工程師僅靠自然語言,快速搭建起用于小區管理的應用。
這意味著AI開發不再專屬于技術人員,正在從“中心化壟斷”走向“全民開發”,百度試圖成為這個平權時代的基礎設施提供者。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產品是滄舟OS,由百度文庫、百度網盤聯合推出,它是全球首個內容領域操作系統。
它將文檔、PPT、視頻等素材進行結構化拆解,結合“知識庫、記憶庫、編輯器、播放器”四大工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混合模態生成”。在教育、企業知識管理、內容創作等高頻場景中,釋放出超越傳統工具的效率價值。
百度正在鋪設的,不只是一系列AI應用,而是一整套面向Agent時代的“AI原生操作系統”架構。其本質是在重構人機交互的入口,在逐步取代傳統信息流、搜索框、文件系統、應用商店的角色。
從數字人到秒噠,從心響到畫布OS,百度正試圖以“智能體自治+工具生態”為新范式,拉起一條完整的Agent作戰體系,在這場向AGI逼近的產業沖刺中,為自己贏得新的戰略制高點。
底層協議MCP連接未來生態
在AI應用趨于泛化、模型能力快速同質化的當下,真正的產業護城河已不再是模型參數的比拼,而是“連接力”的競爭——誰能標準化調用資源、快速構建Agent網絡,誰就擁有下一階段的主導權。
在AI產業的下半場,連接標準才是決定版圖的武器。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大模型上下文協議)正是百度給出的底層解法,也是一場關于AI標準制定權的野心下注。
李彥宏將MCP比作“AI時代的萬能插座”,他表示“現在基于MCP開發智能體,就像2010年開發移動APP”。
這意味著統一接口規范,讓大模型像插電一樣即插即用地調用CRM、ERP、數據庫、地圖等外部系統,構建起跨模態、跨場景的Agent協同網絡。其意義在于:讓AI從“能用”進入“標準調用”、從“個體智能”邁向“系統智能”。
百度在MCP上的落子毫不保守,反而異常高調、激進——一方面,智能云千帆平臺成為國內首個全面兼容MCP的大模型平臺,且已經成為國內頭部的MCP生態平臺之一,不僅支持第三方Server接入,還發布了配套SDK與MCP廣場,支持組件的標準開發與復用。
另一方面,百度核心業務如文心快碼、百度地圖、文庫、網盤、電商檢索等工具,已經批量轉換為MCP Server形式對外提供服務,構成了第一個具備“應用可調用性”的Agent生態系統;
同時,百度搜索還啟動了MCP Server的發現平臺,構建類似“插件市場”的機制,為智能體匹配最優組件,形成從底層協議到上層應用的完整閉環。
在政務場景中,北京交管局與百度聯手打造的“路口智能助手”是典型范例。依托地圖MCP Server實時獲取車流量與紅綠燈配時信息,智能體結合大模型能力完成潮汐車道策略建議、信號優化等復雜任務。
過去需要交警依賴經驗與多輪排布的工作,如今一句話輸入就可得到多個方案,交互過程更像與系統共創,而非命令式操作。
在消費終端,三星手機接入百度文庫與網盤的MCP Server后,用戶可直接通過語音助手實現文檔上傳、摘要生成、內容問答等操作,這意味著百度MCP協議正逐步打通B端與C端,成為操作標準。
對比之下,字節跳動正嘗試通過FlowSeed搭建其Agent生態,在飛書與即夢之間分層分域調度AI能力;阿里通義則更注重大模型與云基礎的融合,強調工具層閉環。
但兩者在“協議標準”層面的布局仍處于早期階段,缺乏類似MCP這樣面向全棧打通、系統級輸出的協議體系。
百度正在試圖用MCP將AI世界從孤島轉為互聯網絡,不只是構建一個應用矩陣,更是搶占整個AI產業棧的底層操作權。這種從協議級發力的打法,或是新一輪AI戰爭中由下而上撬動話語權的關鍵籌碼。
重估百度AI價值與戰略
不同于外界對AI燒錢模式的固有印象,百度AI戰略背后有堅實的財務基本盤。
2024年,百度經營利潤達213億元,較2021年翻倍,經營現金流連續四年穩定在200億以上。智能云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營收的新引擎,Q1大模型招投標中,公司中標數量和金額均位列行業第一。
自2025年2月起,蘿卜快跑已在中國實現100%全無人駕駛運營,并在迪拜、阿布扎比、新加坡等地快速擴張。
之前據媒體報道,蘿卜快跑率先在迪拜市區開展無人駕駛規模化測試和服務,并部署超過1000臺無人駕駛汽車。還與阿布扎比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當地規模最大的無人駕駛車隊。業界人士分析預測,2025年蘿卜快跑在中東市場有望落地超過10000輛無人駕駛汽車。
資本市場也在“重新看見百度”。2025年一季度,“木頭姐”Cathie Wood旗下Ark基金連續四次加倉百度,總持倉超1200萬美元。她認為,目前全球只有三家自動駕駛公司實現了落地運營,分別是美國的Waymo和特斯拉,以及中國的百度。
摩根大通、交銀國際等機構給予“買入”評級,認為AI業務將帶動百度整體市盈率實現估值修復。摩根大通表示,百度股價很可能打開極大的上行空間,股價潛在漲幅為152%。目前,摩根大通、交銀已上調百度目標價。
在AI應用趨于泛化、模型能力快速同質化的當下,真正的競爭焦點已轉向“連接力”——誰能標準化調用資源、構建高效Agent網絡,誰就掌握未來主導權。
李彥宏在2025百度AI開發者大會展現的AI戰略可歸納為四點:穿越場景、穿透成本、系統協作、標準卡位。
他強調,模型本身不是終點,唯有找準場景、選對模型并掌握調優,才能打造不過時的應用。百度堅持應用優先,推動AI從炫技走向剛需。
持續降本也是核心策略。通過極限壓縮推理與調用成本,文心4.5 Turbo和文心X1 Turbo以遠低于GPT-4.5和DeepSeek R1的價格普惠開發者,打破應用推廣壁壘。
在應用布局上,百度押注高說服力數字人和代碼智能體,意圖在電商、金融、開發者市場搶占高價值場景;同時,以“心響”開啟多智能體協作,面向復雜任務交付時代。
底層連接上,百度以MCP(模型上下文協議)統一接口標準,讓大模型自由調用CRM、ERP、數據庫、地圖等外部工具,試圖用協議優勢撬動生態,重塑AI產業棧的底層秩序。
百度的打法,是系統作戰、生態攻勢、降本提效并舉。在新一輪AI戰爭中,它要搶的,不只是模型性能的高地,更是場景滲透和標準制定的主導權。
正如李彥宏所言:“AI時代的競爭從未停止,百度的機會在于不斷進攻、不斷領先。”面對未來的長期戰爭,百度的決心與布局清晰可見,這場回歸一線的持久戰才拉開帷幕,百度正在持續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