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3-28 21:38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惠 在電影《流浪地球》中,王磊率領的CN171-11救援隊在冰原上運輸“火石”。他們身著重型外骨骼,像鋼鐵戰士一樣在極寒的環境中前行。如今,這樣科幻的場景已從電影躍入現實。
在泰山景區,游客們穿著輕便的外骨骼機器人(又稱“登山助力機器人”)登山,仿佛披上了“鋼鐵戰甲”,輕松征服陡峭山路。登山助力機器人不僅讓游客們的登山體驗更加輕松,也使泰山景區憑借科技+文旅的創新融合成功爆火出圈。
3月26日,泰安市泰山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泰山文旅集團”)黨委副書記、泰安市泰山智慧文旅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王厚哲向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自泰山的登山助力機器人正式運營以來,100臺機器每天都處于爆滿的租賃狀態。截至3月20日,泰山客流量已達到1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提前10天。此外,登山助力機器人也帶動了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肯綮科技”)的訂單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作為中國首款專為登山設計的消費級登山助力機器人,其憑借輕量化與智能化優勢,有效解決了傳統索道無法滿足的“徒步體驗”需求。泰山景區作為該技術的首個規模化應用地,通過推出靈活租賃模式不僅減輕了游客的體力負擔,為游客提供了情緒價值,還為泰山文旅集團創造了新的營收增長點。
實現“爬泰山自由”
“外骨骼機器人在泰山的成功應用,本質上是技術、需求和場景的精準匹配。”王厚哲介紹道。
泰山的自然與人文風光主要集中在從紅門到玉皇頂之間,但這段路程比較陡峭,有7000多臺階,長約10公里。2024年秋天,王厚哲帶領41名員工夜爬泰山,他發現從紅門到玉皇頂這段路程對體力消耗極大,尤其老年人和體力較弱者難以完成全程徒步登山,公司有9人未能登頂。王厚哲意識到,拐杖等傳統輔助工具的助力效果有限,游客對更高效助力設備的需求迫切。
經過調研,泰山旅游集團發現市面上外骨骼機器人或舒適性與適配性不足,或實用性欠佳。該集團最終選定與肯綮科技聯合開發機器人。
3月26日晚,肯綮科技監事郝志勤對記者表示,公司在外骨骼機器人領域已深耕了10余年,在該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尚無真正的競品。在與泰山文旅集團合作之前,登山助力機器人屬于自主研發,投入了數千萬元。2024年11月底,公司與泰山文旅集團正式達成合作。泰山文旅集團依據泰山登山場景的實際需求,為該產品提出了專業建議,公司則據此對該機器人進行了針對性的優化。
郝志勤回憶道:“技術團隊在研發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難題,例如傳統外骨骼機器人多用于醫療康復,普遍存在重量大(超3公斤)、響應速度慢等問題。這些特性使其難以適應登山者動態變化的需求。”
王厚哲介紹,雙方對登山助力機器人反復修改了100多次才達到目前的效果。在核心技術調整方面,雙方對動力系統、傳感器布局以及AI算法進行了重新設計。例如,通過輕量化材料及結構優化,將登山助力機器人的自重從3公斤減輕至約1.8公斤,并將電池續航能力提升至3至5小時;在人體工學適配方面,調整了綁帶結構和電機位置,確保穿戴舒適且不影響登山動作的自然性;在智能化升級方面,植入了多組傳感器,能夠實時捕捉下肢的運動趨勢,AI算法則可根據運動狀態動態調節助力強度,從而實現了“同步抬腿,跟隨助力”的效果。
為了更直觀地展現機器人的功能與應用場景,同時讓其顯得更時尚、易于大眾理解和接受,王厚哲將其命名為“登山助力機器人”。以中天門到南天門這段陡峭山路為例,使用該機器人后,原本需要3小時的路程,現在僅需1.5小時。
記者在泰山試穿登山助力機器人(王惠/攝)
目前,該機器人的客戶群體主要以年輕人和中年人為主,老年人相對較少。王厚哲解釋道:“年輕人更熱衷于嘗試新鮮事物,他們認為這款登山助力機器人不僅潮流酷炫,還能為他們帶來情緒價值以及‘征服高峰’的成就感。”
3月26日,登山助力機器人租賃的泰山游客王蘇向記者表示,以往爬泰山時,他常因體力不支而頻繁停下休息。但使用登山助力機器人后,感覺像是有人在背后推著自己前行,不僅節省了體力,還能更愜意地欣賞沿途風景。此外,佩戴機器人還吸引了眾多目光,讓他感到“很酷”。
據王厚哲介紹,截至當前,已有近3000名游客親身體驗了登山助力機器人。今年1月至2月,泰山游客量同比增長33.7%,截至3月20日,游客量已突破1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提前10天。此外,相關體驗視頻在社交平臺上的播放量更是突破了3億次,引發了廣泛關注。
郝志勤介紹,這款產品不僅能提供10公斤-15公斤的運動助力,還具備阻力健身功能,可廣泛應用于登山、遠足、健身、跑步以及日常行走、上樓等生活和工作輔助領域。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人工智能+文旅”列為重點工程,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重點支持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數字創意等方向。這一政策導向為外骨骼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在文旅領域的進一步推廣提供了有力支持,也預示著未來科技與文旅融合的廣闊前景。
技術與文旅雙向賦能
登山助力機器人的走紅,不僅在于技術突破,更在于其對文旅產業價值鏈的重構。王厚哲將這一過程概括為“雙向賦能”:景區提供應用場景加速技術迭代,技術產業化反哺景區多元化營收。
有網友疑惑,登山助力機器人是否會對景區的索道業務造成沖擊?王厚哲解釋道:“沒有明顯的影響,兩者的目標用戶并不重疊,體驗感也有差異。索道用戶以快速通勤為主,而登山助力機器人用戶更注重徒步體驗和風景觀賞,兩者定位差異形成互補。”
王厚哲介紹,2025年1月30日,泰山文旅集團首次運營該機器人,投放了10臺。目前,集團運營的機器人數量已增至約100臺。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集團計劃進一步擴大運營規模。預計在五一前將機器人數量增加至500臺,暑期前增至1000臺,十一前達到5000臺。不過,這一計劃的實際推進速度將取決于設備產能的爬坡速度、市場需求的增長情況以及成本管理的效率。
目前全國已有幾十家企業向泰山文旅集團訂購了登山助力機器人。這種雙贏的合作模式不僅為泰山文旅集團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也為深圳肯綮公司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郝志勤表示,登山助力機器人在泰山景區走紅后,深圳肯綮的訂單量呈現爆發式增長,采購需求不僅來自國內多個景區和康養公司,還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個人客戶。2025年,公司保守估計銷售額必會突破千萬元大關,且有望在第二至三季度實現收支平衡。
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訂單需求,肯綮科技正在積極擴張生產線。郝志勤指出,公司現在800平方米遠遠不夠,所以公司新申請了550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登山助力機器人生產的最大挑戰在于工藝流程的把控。鑒于該產品生產難度較高,公司已將原本外包的生產線收回,全部轉為自主生產。目前,公司所有員工(包括研發和生產團隊)都參與了生產環節,以確保從小批量試產到大規模量產的過程中,能夠有效解決工藝拆分、風險點管控等問題,從而保障萬臺級生產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郝志勤說,公司將結合用戶反饋,在算法精準度、硬件性能、外觀設計、模塊化功能等方面對該機器人進行優化,使其更時尚、更輕便,運動判斷更精準,電池續航能力更強,以此來提高用戶體驗舒適度。
王厚哲表示,未來,泰山文旅集團計劃將登山助力機器人設計成助力褲的形式,使其更加輕便、隱蔽,便于老年人等群體使用。他認為,如果集團生產登山助力褲,將考慮在山東建立生產基地。這一舉措不僅能利用山東當地的紡織技術優化材料、降低成本,還能整合山東的制造業基礎與人工智能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推動“科技+文旅”模式的分工協作。
此外,泰山文旅集團正致力于將科技元素融入全域旅游生態。王厚哲透露,集團計劃在年內上線“AI智能體伴游旅游助手”,整合票務、導覽、消費推薦等功能,并基于游客行為數據開發個性化服務。同時,以機器狗清潔、無人機巡檢、數字孿生系統為核心的“智慧景區”方案已在泰山進入規劃設計階段。機器狗可用于清潔垃圾和防火,無人機能協助垃圾清運和巡檢,數字孿生系統則實現景區的可視化管理。這些舉措旨在突破對門票收入的依賴,打造“科技服務輸出”的新盈利點,并通過科技賦能提升游客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