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_天堂8在线官网_国产丝袜精品丝袜久久_最近中文免费国语在线观看_在线观看黄网站

公募重回32萬億:股基狂歡、債基落寞 QDII上演“勝利大逃亡”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3-28 17:38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洪小棠 2024年3月27日,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月末,公募基金總規模重回32.23萬億元,環比增長2940億元。

數據背后,折射出A股市場反彈、投資者情緒回暖與行業深層變革交織的圖景。

在權益基金凈值回升推動規模增長的同時,債券基金在“股債蹺蹺板”效應沖擊下連續兩個月規模縮水,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資金“落袋為安”,貨幣基金重獲青睞。這些現象揭示出當前市場的多重分化邏輯。

中基協數據顯示,2025年2月末,我國公募基金總規模較1月的31.93萬億元增長0.92%,達到32.23萬億元,創下僅次于2024年12月(32.83萬億元)的歷史高點。這一表現與權益市場回暖密切相關。2月份創業板指漲幅超過5%,上證指數漲超2%,帶動權益類基金凈值有所回升。

不過,規模增長的背后暗藏分化邏輯,股票型基金規模環比增長909億元至4.48萬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1055億元至3.53萬億元,環比增幅達3.08%。

基金凈值回升并未完全轉化為規模增長動能。中基協數據顯示,2月份股票型基金份額下降1.85%,混合型基金份額下降0.69%,顯示部分投資者選擇了逢高贖回。

在權益市場波動與債券市場調整的雙重影響下,貨幣基金成為資金短期避風港。在1月份凈流出4095億元后,2月份貨幣基金規模回升2755億元至13.47萬億元。投資者避險需求明顯升溫。

一位就職于某股份銀行的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客戶贖回債基后,部分資金暫時轉入貨基觀望,等待權益市場的回調機會。”

與此同時,債券基金遭遇“倒春寒”,規模、份額雙雙下降,2月末債券基金總規模為6.35萬億元,環比縮水2074億元,降幅3.16%;總份額減少2.96%至5.5萬億份。

回顧2月份,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9個基點至2.65%,中長期純債基金指數下跌0.44%,部分“固收+”產品因權益倉位拖累遭遇“股債雙殺”。

對于債市調整的原因,嘉實基金分析認為是三大因素共振:一是政策預期影響,市場預期的2月降準降息未兌現,疊加資金“防空轉”要求,流動性階段性緊張;二是經濟數據回暖,2月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回升至50.9%,1月信貸“開門紅”超預期,削弱債市避險邏輯;三是股市“吸金”效應,科技股行情火熱推動資金風險偏好上升,債基遭遇贖回壓力。

盡管短期承壓,機構對債市中長期價值仍持樂觀態度。萬家基金統計顯示,經歷了多輪債市調整,短期純債型基金指數和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指數在過去十年依然實現了年年正收益,展現了出色的絕對收益獲取能力。債券資產仍然是值得作為長期底倉配置的好選擇。

專注海外投資的QDII基金,盡管其規模因凈值上漲創下6318.8億元新高,但份額單月暴跌6.15%。

這一矛盾現象的背后,是投資者在港股、中概股反彈中的“逆向操作”。以恒生科技指數為例,該指數2月漲幅達13.5%,但多只恒生互聯網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中概互聯網ETF的份額有所縮水。

對于后市,公募機構普遍認為,債市短期調整或為中長期配置提供窗口。嘉實基金建議“維持短債為核心倉位,逐步逢低布局長債”;民生加銀基金則提示,交易盤需關注二季度貨幣政策、基本面等變量帶來的變盤機會。

在權益市場方面,科技成長主線仍被看好。某公募投研負責人表示:“AI技術迭代與國產替代邏輯未變,但需警惕估值過快抬升后的波動風險。”此外,新發基金市場回暖跡象顯現,2月權益類新基募集規模環比增長35%,或為后續行情提供增量資金支持。

財富與資產管理部主任、資深記者 長期關注公私募基金、銀行理財、資產配置、金融創新以及大資管背景下的一切人與事。新聞線索請聯系:hxt08242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