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_天堂8在线官网_国产丝袜精品丝袜久久_最近中文免费国语在线观看_在线观看黄网站

AWE 2025:家電的AI時代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3-22 09:50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鄭晨燁 “AI For Al”是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 2025)上幾乎所有參展廠商共同傳遞的信號。

作為中國消費電子領域最大的展會之一,每年的AWE都會吸引海內外逾千家知名家電和消費電子企業參展。在2025年的AWE上,從巨頭到新秀,從家電到可穿戴設備,無論是傳統家電品牌還是消費電子巨頭,各家廠商都紛紛亮出了自己的“AI肌肉”,AI技術與消費電子的融合如火如荼。

在奧維云網大家電事業部副總經理裴東敏眼中,家電AI化已成為顯著趨勢,各品牌以AI科技為核心,將智能、環保、高效等理念融入各自的產品中。財經觀察家秦朔也在展會現場表示,在產品全球化趨勢下,“AI For Al,進一步強化了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的優勢”。“擁抱AI”已成為家電及消費電子行業的共識,在“AI For Al”理念下,本屆AWE到處可見人工智能對傳統家電及消費電子的改造和提升,家電及消費電子行業正處于一個技術、產品、市場與用戶需求融合共振的關鍵窗口期。

家用電器“全面煥新”

在展會現場,經濟觀察報記者發現,從客廳、廚房到臥室,各種智能家電設備在AI加持下變得“聰明”起來。

智能冰箱能主動提醒食材保質期,并推送健康食譜;智能洗衣機通過衣物識別自主選擇洗滌模式;空氣凈化器、空調等環境設備也實現了對室內空氣質量的精準把控和自我調節。

更重要的是,這些智能設備已不再是個體孤島,而是通過AI技術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生態協同。

在AWE 2025開幕的前一日,海爾搶先在上海開了一場以“AI生活,智慧萬家”為主題的發布會,并展示了名為“AI之眼”的系列產品。

海爾為何要擁抱AI、研發AI家電?海爾集團副總裁舒海在發布會現場表示,經過多年發展,家電對家務的替代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智慧家庭的盡頭是無人家務,而無人家務的前提是家電擁有類人智慧。

擁有類人智慧的家電,在海爾的定義中有三個關鍵點:能聽、會看、會思考。

比如,在做飯時,搭載了“AI之眼”的抽油煙機會幫用戶看鍋,能夠實時監控灶臺狀態,根據實際情況調節火力防止溢鍋;有了“AI之眼”的烤箱能識別食材種類、規格,確認溫度和時長,匹配烹飪程序;洗衣機能看懂放入的衣服種類、顏色和數量,選擇最合適的洗護模式,主動提醒用戶是否有串色風險;空調、冰箱等設備通過環境感知技術,主動調節溫濕度、凈化空氣,甚至聯動健康監測設備提供個性化建議。

這些應用場景的實現是基于“AI之眼”強大的認知推理能力,這種能力背靠的是海爾自研Uhome大模型平臺。

在業內人士看來,大模型的融入讓AI家電能夠真正實現多場景的泛化推理,不再只是執行預設的程序,而是像人類一樣能夠靈活理解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實時應對復雜的家庭環境。這也成為本屆AWE上各大品牌爭相布局的關鍵點。“通過AI,洗衣機可以感知衣物狀態、材質、贓污程度,從而判斷應采用的洗滌程序和適當的洗滌劑投放量;另一方面,AI可幫助洗衣機實現故障自檢、預防維護、智能控制、降低能耗等功能。在空調領域,AI節能芯片能分析用電習慣和環境數據,在保證制冷制熱效果的同時,有效降低能耗,相比傳統空調,可實現顯著的電量節省,為用戶減輕電費負擔。從生產線、視覺科技、解決方案、節能循環等方面的應用,今年的AWE讓人切實感到AI正逐步與傳統家電企業深度結合。”裴東敏說。

此外,在展會現場,經濟觀察報記者還留意到幾類引人注目的AI家電新品。

TCL在現場推出了搭載“DeepSeek隨心聊”技術的新風空調——小藍翼C7系列。

借助深度語義理解能力,用戶可以直接對空調說出復雜指令,如“我有點冷,把臥室溫度調高一點,再打開加濕器”,空調能夠一次性聽懂并執行所有要求。依靠搭載的毫米波雷達,該空調還可以檢測用戶在睡眠過程中的活動情況,捕捉細微的體動,識別用戶的睡眠狀態,進行智能調溫,通過AI算法實現睡眠曲線的自學習、自適應。

廚房電器方面,老板電器將DeepSeek模型私有化部署與自研的“食神”AI大模型融合,接入了旗下多款數字廚電。

方太則攜搭載其Healthy Cooking GPT系統的新款廚電亮相。據介紹,這套系統打通了儲、烹、洗三個環節,配備了“智動烹飪系統+AI智能眼”,選定菜譜,倒入食材、調料,烹飪鍋會自動稱重,蓋上鍋蓋,它就會開始自主烹飪。

  另外,“一聲指令,秒出菜譜”的添可炒菜機器人同樣吸睛。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用戶可以通過語言交互即時生成專屬AI菜譜,并實現自動烹飪。

除了單品智能的突破,經濟觀察報記者注意到,今年AWE上各品牌更加強調全屋智能場景的落地。比如,華為、云米等企業都展示了覆蓋智慧廚房、客廳、臥室、衛浴等多場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設備互聯互通與協同服務。

“全屋智能”的核心在于整體性,當用戶發出一個需求指令時,不再僅有單臺設備響應,而是家庭生態中的多種設備協同動作滿足用戶需求。

例如,海爾智家的“三翼鳥”智慧家庭品牌宣布成為業內首個與DeepSeek融合的平臺,他們演示了升級后的HomeGPT場景大模型,當用戶說出“我想觀看電影”時,三翼鳥系統會經過AI深度推理,結合客廳布局和設備狀況,分析電影性質和特效匹配的燈光效果等,觸發全屋智能設備響應,營造合適的觀影環境。

AI時代,大屏電視也早已不是單純的“看劇工具”。

在海信,電視已完成與AI的全面融合及深度應用。海信相關負責人介紹,海信電視率先接入DeepSeek,并內置18個AI智能體,能根據用戶實際使用場景和意圖自動觸發匹配的智能體服務,讓電視成為用戶的家庭老師、健身教練、旅游向導等,實現無障礙交流和服務。

海信視像科技總裁李煒告訴經濟觀察報,目前海信的大屏產品已全部接入AI,大屏交互更簡單智能,電視已經進入AI時代。

此外,AR眼鏡的明星廠商雷鳥科技也在展會中帶來了許多新品。記者在現場實際體驗了雷鳥最新推出的V3AI拍攝眼鏡。通過搭載與阿里通義深度定制的多模態大模型,該眼鏡支持實時翻譯、景點講解、物體識別等功能,例如海外旅行時可快速識別地標并語音播報信息,同時支持橫向1080P、豎向1440P視頻拍攝。

AI技術正加速推動家電以及消費電子行業的轉型升級。不過,也有行業分析師在現場告訴經濟觀察報,盡管AI賦能為傳統家電注入了新活力,但目前這些炫酷的智能功能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有限,仍需要更多實用落地的應用場景。

機器人“絕對熱門”

為呼應最近一段時間市場的熱門話題,本屆AWE專門設置了機器人特色展區,十余家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集體亮相。

“我是魔法原子人形機器人小麥,今天,我接到追覓科技的邀請,來見證它的這一歷史時刻……當碳基生命的創造力與硅基生命的智慧共舞,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畫卷就在我們的面前徐徐展開。”在AWE開幕前夕追覓科技舉辦的2025年生態發布會上,魔法原子旗下人形機器人小麥擔任發布會主持人,參與活動開場、嘉賓對談等主持環節。

主持過程中,小麥以多種姿態動作與現場觀眾互動,語音語調與肢體動作精準同步。發布會中段,小麥人形機器人再次登臺,基于自然語言交互能力,與嘉賓分享了自己對于追覓科技新產品的理解。

宇樹科技也是展會明星。在現場,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眾將宇樹科技不大的展區圍得水泄不通。“想不到宇樹科技會來參展,這不是家電展嗎?”現在有觀眾如是發出了疑問。

在宇樹科技展區,該公司帶來了搭載3D激光雷達的機器人G1與四足機器人Go2。近期完成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側空翻的G1,憑借卓越的運動性能刷新了人們對于機器人敏捷性的認知。

G1的人體仿生結構配備了23到43個關節電機,實現了2m/s的小跑速度,立定跳遠能達到1.4米。通過實時環境感知和AI仿真訓練,G1還能自主學習倒立行走、越障攀爬等高難度技能,最小探測距離僅為0.05米,能夠適應復雜的室內環境,如樓梯和地毯。

事實上,在今年AWE展上,人形機器人的元素相當豐富。比如,在京東展區,身穿京東LOGO背心的宇樹G1機器人和機器狗組成隊伍繞著展區巡游,為京東展區吸引來了一波又一波的觀眾。在恩雅音樂展區,公司工作人員演奏著賽博吉他,前面是加速進化公司的BoosterT1人形機器人在招手伴舞。

除了概念網紅人形機器人,清潔與配送機器人廠商也在此次AWE上齊發新品。

追覓科技發布的X50Ultra增強版掃地機器人,搭載仿生機械足與主動懸掛系統,最高越障高度達8厘米,適應復雜家居環境。

石頭科技的掃地機器人G30S,配備5軸折疊仿生機械手,可完成三維空間清潔,吸力達22000Pa(國際壓強單位),支持地毯深度清潔。

云跡科技帶來的復合多態機器人UP,通過“1+N+AloT”模式實現全時段、多場景服務,例如在酒店場景中自動切換工具艙完成送物與清掃任務,在醫院場景中協作完成藥品配送與消毒工作,其群體協作能力可同時管理10臺機器人,降低人力成本30%以上。

擎朗智能的洗地精靈C20,采用毛發零纏繞技術,配備自清潔基站,適用于餐飲后廚等狹窄空間,日均清潔效率提升40%。

螢石AI掃拖寶RS20ProUl-tra,搭載Cutfree2.0內切割專利技術,主動切斷纏繞的寵物毛發,AI寵物識別算法可生成每日愛寵VLOG,聯動喂食器實現清潔與陪伴同步。

無論是能當主持人、實時互動的追覓科技魔法原子小麥,還是能翻跟斗、跳舞的宇樹G1,又或者是能自主執行各種清潔任務的擎朗等品牌產品,在本屆AWE的機器人展區,消費者能感受到AI與機器人兩大“網紅”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邁向商用落地。

不再停留于實驗室的機器人,正大步跨入我們的客廳、廚房甚至臥室,從過去的概念展示到如今的實用產品,再到未來的“家庭成員”,這一步或許已為時不遠。

深圳采訪部記者 關注新能源、半導體、智能汽車等新產業領域,有線索歡迎聯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