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屏縣第一中學的“吐槽墻”最近火了,引發了各大網友的關注。“吐槽墻”上線短短兩周時間,不太大的墻上便寫滿了學生們的“吐槽”。校方每周還定期在“吐槽墻”前開一個現場辦公會來解決學生們的問題,從下雨堵車不能按時到學校,到晚上在宿舍不能好好休息,再到小賣部部分產品漲價的問題,涉及學生們在學校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而校方也不含糊其詞,直接當場進行處理解決。
這面看似簡單的“吐槽墻”,實際上意義非凡。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情緒宣泄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它還搭建起了學校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是一次校園民主的有益嘗試。現場辦公會上學校領導的逐一點評、對當場交辦的辦事速度,讓學生們真正認識到被重視的情緒,讓學校拉近了與學生們的距離。
長期以來,學校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來管理學生,學生作為校園生活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問題、意見容易被忽視,長此以往,不利于校園生活的正常展開。石屏縣一中的“吐槽墻”為學生們與“高高在上”構建起一個通道,讓他們心生不滿的問題在校方這里得到充分的解決,緩和了校方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是這面墻為什么可以“火”起來的根本原因。
這不僅僅是一面墻,更是一種態度,是校方重視學生,把學生放在主體的體現。學校負責人還說這面“吐槽墻”并沒有安裝監控,為的就是讓學生們暢所欲言,這樣的開放和包容的姿態無疑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和支持。
當然,對學校的治理不能僅停留在“吐槽墻”的設立上,構建完善的學校治理體系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系統工程,無法一蹴而就。校方需要進一步探索如何建立長效機制,避免再次出現“吐槽墻”上類似的問題。學校要深入探討該構建何種規章制度才能更高效地服務學生,減少 “吐槽墻” 上的吐槽內容。這都是學校需要長期著力推進的工作 。
石屏縣一中的 “吐槽墻” 讓我們認識到,只有真正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才能實現切實有效的校園治理,從而為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保駕護航 。
來源:紅網 作者:趙明嵐